國足重組從東亞杯開始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李元浩

北京時間7月7日至16日,2025年東亞足球錦標賽(以下簡稱東亞杯)在韓國舉行。在7日晚進行的揭幕戰中,中國男足以0比3不敵東道主,遭遇近期對陣韓國隊的六連敗。

由東亞足球協會主辦的東亞杯創立於2003年,每兩年舉辦一屆。雖然其賽事規模和重要性無法與亞洲盃或世預賽等大賽相比,但東亞杯對於中國足球卻有着特殊意義——作爲國際A級賽事,東亞杯爲中國男足提供了與日韓等亞洲強隊過招的機會;國足曾於2005年和2010年兩次獲得東亞杯冠軍,爲當時的中國足球注入了難得的信心與活力。

出征本屆東亞杯的國足,同樣面臨着嚴峻形勢。隨着6月在2026年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18強賽中被淘汰,國足提前無緣明年的世界盃正賽。球隊在新週期如何組建和規劃,成爲中國足協和國足必須要面對的問題。此次東亞杯,對於國足在技戰術重塑、隊伍搭建以及新老交替等多個層面都有重要意義,可以爲未來新比賽週期的國家隊提供重要借鑑。

“國足已經開始備戰2030年世界盃”——在18強賽中無奈出局後,這句看似調侃國足的話語,其實也清晰地指出球隊的下一步工作方向:那就是儘快釐清思路,爲國足在新週期的重建和備戰制定出明確計劃。

隨着伊萬科維奇的離任,選帥成爲國足在新週期亟待解決的第一個難題。不過,由於本屆東亞杯與18強賽間隔時間太短,無法完成換帥流程的國足只能選擇臨時主帥帶隊的方式出戰。近兩年來一直擔任U20國足主帥的久爾傑維奇,臨時帶領國足出征東亞杯成爲合理選擇。

“新週期、新徵程、新面貌”,出現在國足東亞盃賽前集訓場地邊的這條標語,已經揭示了球隊接下來的工作重點。爲此,重用年輕球員,通過大賽磨礪儘快完成球隊新老交替,是這支國足在東亞盃賽場想要展現給外界的信息。在出徵韓國的球隊名單中,有一半球員是00後,其中更有多達7人是2003年以後出生的球員,這反映出久爾傑維奇正在着力推進國足的年輕化進程。

在對陣韓國隊的比賽中,久爾傑維奇堅持着這種年輕化思路:他執教U20國足時的愛將王鈺棟和蒯紀聞首發登場,21歲的吾米提江也獲得了第一次代表國足出場的機會。不過,以國內聯賽球員爲主的韓國隊沒有給國足機會,他們用整體實力和快速攻防給國足上了一課。3球落敗,成爲兩隊比賽發揮的真實寫照,也將現階段國足面對亞洲一流強隊時的無力感顯露無遺。

雖然首戰失利,但國足沒有任何理由放棄後面對陣日本隊和中國香港隊的比賽。無緣2026年世界盃,距離國足最近的大賽任務是2027年亞洲盃,這意味着球隊將會有一年多時間無正式比賽可打。因此,本屆東亞杯也是國足近段時間難得的大賽鍛鍊機會。截至今年6月的國際足聯排名榜,中國隊已滑落至第99位。東亞杯作爲國際足聯認定的A級賽事,打好每一場比賽,對於國足的積分排名甚至是今後的大賽分組都至關重要。

從接下來的兩個對手來看,森保一帶領的這支日本隊全部是本土球員,除長友佑都等老將,幸冬堀尾、佐藤龍之介等新人都已在18強賽有過出場紀錄,很明顯日本隊是將本屆東亞杯當作考察世界盃替補陣容的機會;中國香港隊的整體實力今非昔比,陣中有陳晉一等9名球員來自中超和中甲聯賽,隊長兼主力門將葉鴻輝賽前表示,球隊將以挑戰者心態迎接東亞杯,對此國足絕不可掉以輕心。

對於本屆東亞杯,前國腳李彥在接受採訪時坦言,找差距和“換血”是國足現階段的關鍵詞,“18強賽結束,中國隊又到了關鍵節點,重組改造已成爲共識。通過本屆比賽,不僅可以看到中國隊與亞洲一流強隊的差距,也能對日韓足球有更直觀的比較,使得國足今後的備戰更具針對性。”

按賽程,國足將在7月12日迎戰日本隊,15日對陣中國香港隊。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