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名宿:中國隊應該讓中國教練帶,外國教練不瞭解中國球員!

國足選帥的話題又一次引發爭議。近日,中國足球名宿古廣明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隊應該用中國教練執教,讓外國教練擔任技術總監或顧問。他的理由很直接——外國教練不瞭解中國球員,執教難度大,反而不如讓本土教練掌握一線指揮權。

第一個觀點,是古廣明提出的全新思路。他認爲,過去國足請了不少外國主教練,除了米盧率隊殺入2002年世界盃算是成功外,大部分外教的執教效果並不理想。因此,他建議由中國教練帶隊,外國教練作爲技術總監或顧問輔助,這樣既能利用外教的先進理念,也能確保主教練對球員的熟悉度。目前國內也確實出現了一批有潛力的少帥,比如鄧卓翔、邵佳一、于根偉等人。

第二個,引發爭論的地方在於他對外教成績的評價。古廣明的說法忽略了裡皮時期的亮點——2016年世預賽亞洲區12強賽,他率隊擊敗韓國,差一點就闖入世界盃附加賽;在技戰術執行、場上紀律性、球隊精神面貌等方面都有明顯提升。雖然最終未能出線,但很多球迷和業內人士都認可裡皮給國足帶來的改變。

第三個,是球迷層面的分歧。有人認同古廣明的看法,認爲本土教練更瞭解球員性格和心態,能在更短時間內找到適合國足的技戰術模式。但也有不少球迷直言,國足如果真想衝擊世界盃決賽圈,就必須啓用有水平的外籍主教練,而且必須給予絕對的執教權,中方不得干涉訓練和用人。甚至有人建議撤銷中方教練組的“駐隊”制度,讓外教徹底放開手腳。

所以說,這場關於“外教還是本土教練”的討論,本質上是中國足球發展路徑的選擇題。古廣明提出的“雙軌制”——本土主帥+外籍技術顧問,確實是一種折中方案,但是否能解決成績和體系建設的雙重問題,還需要時間和實踐來檢驗。無論最終誰執教,目標都只有一個:讓中國隊在國際賽場上打出競爭力,真正縮短與強隊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