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會考社會科「一半都圖表題」 勞資糾紛、碳匯入題

114年國中教育會考17日登場,今年全國17萬餘考生分別在18個考區、232個考場應試,臺北市大批考生們在考場外等候應試。(趙雙傑攝)

國中教育會考於17、18日登場,教育部17日上午邀社會科教師分析題型。(蔡明亙攝)

國中教育會考登場,教育部邀3名社會科教師組成解題小組,分析今年考題難度難易適中,有50%的題目爲圖表型考題,部分試題題幹較長,但文字閱讀量與過去相當,其中包含「碳匯」與「勞動參與和勞資糾紛」等時事觀念都入題,考驗學生統整和轉譯分析能力。

新北市中平國中地理教師賈生玲說明,今年國中教育會考社會科試題,測試重點爲重要、核心的知識概念與能力,學生無論使用哪版本教科書,只要掌握學科核心概念,具備社會科基礎閱讀理解能力並能轉譯、分析圖表及靈活運用所學,皆可作答。

今年社會科題型結構,皆爲四選一的選擇題,第1至42題爲單選,第43至54題爲題組,其中圖表型試題佔50%。

賈生玲指出,這次題型編排由淺至深,符合難易適中原則,評量學生不同層次能力,並將學科知識與日常生活連結,部分試題着重跨科整合與資料解讀,學生須有統整與轉譯所學知識的能力,才能作答。另爲符合素養命題情境鋪陳,部分試題的題幹稍長,文字閱讀量與過去相當,時間內仍可從容完成。

賈生玲舉例地理科題目,第28題,以某國積極發展某種綠色能源爲素材,學生須運用經緯度概念轉譯圖中國家所在經緯度位置,判斷該國最可能發展哪種綠色能源及選擇理由,此題就非常重視圖表的轉譯能力。

像第41題也以表呈現,3個不同日期臺灣部分水庫的蓄水量百分比爲素材,學生需運用臺灣降水特色概念,推論2021年5月31日表中各水庫蓄水量百分比,可能與何者關係最密切,這題也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

這次社會科試題取材中也加入對社會公共議題的關注及全球環境的關懷,如第30題,以「碳匯」爲素材,爲達成2025年碳中和目標,各國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外,也要積極擴大國家的碳匯,學生需根據題幹中對碳匯的解釋及相關知識概念判斷,若要增加一國的碳匯,何種方法最適切。

針對碳匯等專有名詞學生是否能瞭解差異?賈生玲說明,雖沒學到專有名詞,但題幹中有解釋,可透過閱讀理解知其定義,回答問題應沒問題,近2年會考有此趨勢,不是所有專有名詞都要教孩子,可透過題幹敘述和所學知識背景解題,不用擔心學生因此不會作答。

高雄市明義國中歷史教師陳莉婷提到,今年曆史試題取材分佈平均,沒特別偏廢哪年所學,且這次題目取材有新意,歷史題目僅18題,過去世界歷史在舊課綱常被認爲以歐洲爲中心建構,今年有2題題組,分別以美洲墨西哥的博物館、南亞伊朗高原發展爲題,滿符合新課綱。另題組在組題時,文字敘述可能提到課本沒提到的東西,學生閱讀時可掌握縱向歷史發展,對應至所學不同單元,考驗學生融會貫通整合能力。

針對歷史題目,陳莉婷說,像第33題,以某一時期臺灣鳳梨罐頭銷售至美國、日本、大陸及西德的官方統計數據爲素材,學生須從表中年分與統計數字變化判斷,何者可能是大陸,學生只需從表內年份,就能輕易看出。

至於第31題,以去北大武山登山,在山路上看到的歷史建築與紀念碑碑文爲素材,學生須根據題文中摘譯的碑文內容及撰碑者身分,判斷這些歷史建築興建的時局背景爲何。陳莉婷補充,這題有2張圖顯示大武祠與紀念碑,圖下方有碑文的摘譯,內容提及高砂族很英勇,在南洋戰場戰死等,碑文就是要紀念他們的英靈,最後還寫有立碑者爲高雄州知事,學生可透過關鍵字判斷是當時日治時代原住民相關碑文。

高雄市路竹國中公民與社會教師師秀玲分享,像第26題,以甲國近30年間已婚女性勞動參與率爲素材,學生須依據圖中,「尚無子女」、「家中有未滿6歲子女」及「家中子女均在6歲以上」的百分比與時間關聯性,推論該國的勞動參與存在何種現象。

師秀玲指出,今年勞動參與、勞動人權相關題目出得較多,新課綱公佈後,去年曾出過1題,今年增至2題,另一題是勞資糾紛相關題目,學生除了要在課堂中瞭解相關概念,還要關心相關新聞,如勞工加班如何打卡,若未來成爲勞工,如何保障自身權益,在中學教育就要給學生相關觀念。

師秀玲說,第36題則是取材生活化,以老師安排同學至地方法院參觀,4位同學在模擬法庭中扮演不同角色爲素材,學生需運用學科知識判斷圖中4人角色的臺詞與我國相關法律規定,何者最適當。這題有被告、法官、檢察官等角色,在教學現場,也會帶同學參觀法院、在教室模擬法庭等,學生要從臺詞判斷角色,這樣的案件會出現在何種法庭。

另像第38題,以新聞報導有位失智症患者將土地、房屋贈送給陌生人的糾紛爲素材,小明的家人擔心患有失智症的爺爺會做出類似行爲而導致權益受損,便向律師諮詢,律師建議家人可向法院提出聲請,對爺爺做出監護宣告,學生須依學科知識判斷律師的建議是希望達成何項法律效果,這題則是與時事新聞相連結。

跨學科整合方面,師秀玲表示,像第11題,以一間跨國咖啡公司打算在某國的傳統文化觀光區設立分店,卻與當地建築、飲食習慣不相容而引發居民抗議爲素材,該公司爲降低當地的反彈聲浪,除了採用相容環境的色系,還將英文招牌改用當地文字呈現,並增加當地料理特色的創意餐點,學生需運用地理、公民與社會科知識,判斷跨國公司的舉動與何者最相符。

針對考場情形,總報名人數17萬5247人,第一節社會科缺考2052人,缺考百分比1.17%,到考率98.93%。至於違規狀況,第一節社會有一名考生,試圖取得隔壁同學答案,另也有23件考試期間隨身放置非應試物品,有人放了普拿疼的盒子,教育部表示,目前違規態樣與過去差不多,沒有較特殊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