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智輝越喊車市越慘?降價期待「爆棚」 第一線慘況曝光

進口車關稅成爲臺美談判重點,國產車產業惴惴不安。(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臺美關稅持續談判,降低汽車關稅被列入「必考題」,使得今年汽車市場買氣極凍,且經濟部又喊話「建議檢討貨物稅」以挽救潛在的關稅衝擊,反而更凝聚消費者的觀望情緒,車商坦言,降低貨物稅可能適用全車款,恐讓買氣持續遞延。

今年汽車市場已經夠慘了,狀況還有可能變更糟,政策未定消費者不買,本來應該是旺季的7月銷量僅3.54萬輛,一口氣比去年同期少掉四分之一,全年累積銷量23.45萬臺已經較去年少了15%,旺季不旺定調,全年目標40萬臺也很危險,各大車商皆出現雙位數以上的營收跌幅。

在此狀況下,經濟部長郭智輝提出建議調整貨物稅的建議,又讓車市承受壓力,經濟部向財政部建議檢討貨物稅政策,加速淘汰老舊汽車,擴大內需市場。車商認爲,經濟部並非主管貨物稅的單位,但經濟部這樣喊,更是凝聚消費者的降價期待,買氣又被延後。

貨物稅從價徵收25至30%,若能因應臺美關稅跟着降低,省下的錢相當可觀,若是購買美規車或許還能加上關稅折扣,消費者自然不會在政策未定的狀況下出手。

事實上,除了貨物稅以外,爲了因應進口車可能降關稅,國產車業者也期盼能鬆綁「國產車自制率條件」與「國內無產製零組件進口關稅」兩個關鍵成本,就算美規車零關稅,還是能維持國產車與進口車的價差,保住全臺2500家汽車供應鏈,上下游至少30萬就業人口的飯碗,避免國產車在臺灣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