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輝達拚搶大陸市場 臺灣陷意識形態絕境(蔡鎤銘)

首度在北京參與鏈博會的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在開幕式上不僅身穿黑色唐裝亮相,更首次用中文演講,展現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圖/美聯社)

2025年7月16日,輝達(NVIDIA)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勳(Jensen Huang)身着唐裝,出席北京第三屆鏈博會開幕式並致詞,強調中國大陸市場對全球科技產業的關鍵性,展現輝達搶攻大陸的決心。同年5月26日,他在臺北演講中指出,臺灣欲成爲AI總部,核電不可或缺,凸顯能源穩定對高科技發展的重要性。

然而,臺灣執著於「非核家園」與「脫中入北」的意識形態,無視颱風「丹娜絲」重創綠能神話的教訓,更在全球各國應對美國對等關稅挑戰之際,將資源傾注於7月26日政治大罷免,忽視民生與經濟需求,陷入自我封鎖的困境。輝達的務實策略與臺灣的被動處境形成對比,凸顯臺灣在全球科技競賽中的危機。

輝達積極佈局大陸,顯示其對全球最大半導體消費市場的洞察。根據輝達2024財年財報,來自大陸(含香港)的收入佔比約16%,約124億美元,凸顯大陸市場的重要性。黃仁勳在鏈博會演講中強調,輝達的AI晶片與大陸企業在汽車、雲計算等領域的合作,是其全球競爭力的基石。

黃仁勳提及與大陸九家企業,如比亞迪、騰訊、百度等的合作,顯示對大陸創新生態的信心。根據市場研究,2024年大陸AI市場規模達500億美元,預計未來五年年均成長率約20%。輝達爲應對美國出口管制,推出符合規範的降級版晶片(如H20),確保市場份額,展現靈活策略。

大陸的市場規模與技術需求,讓輝達無法忽視。黃仁勳以中文演講,強調大陸的創新速度與應用場景,顯示其長期投入的決心。這不僅是經濟考量,更是對大陸科技影響力的認可。

臺灣作爲半導體重鎮,能源穩定性因意識形態受限。黃仁勳5月26日在臺北演講中指出,AI產業高耗能特性要求穩定電力,核電是不可或缺選項,臺灣若想成爲全球AI總部,必須投資核能,結合風能、太陽能等多元能源,避免污名化單一能源。然而,民進黨當局堅持「2025非核家園」,導致2025年5月17日核三廠二號機除役後,臺灣進入無核狀態,核能發電佔比從1980年代的50%降至0%。

民進黨政府宣稱備載容量12%-15%,足以應對核電除役缺口,但專家警告,AI與半導體產業用電需求激增。根據臺電與經濟部能源署數據,2024年臺積電用電量佔全臺約8.9%,2030年預計增至24%。2024年全臺用電量成長2.3%,2033年預計成長22%,其中AI與半導體產業佔用電成長的84.4%。綠能發展落後,2024年再生能源佔比僅11.2%,遠低於20%目標,颱風「丹娜絲」暴露綠能不穩的弱點。

臺灣的「非核家園」政策忽視產業需求,並面臨美國壓力。美國在臺協會處長谷立言(Raymond Greene)表示,美國可提供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技術,協助解決核廢料問題,強化能源安全以應對地緣政治風險。美國智庫警告,臺灣50%天然氣依賴進口,戰時若遭封鎖,將重創經濟與民生。

臺灣在全球供應鏈的角色因意識形態受限。臺積電佔全球晶圓代工市場67%,但其在大陸營收僅佔10%,遠低於預期。美國對大陸的晶片出口限制,迫使臺灣企業選邊站,限制其在大陸市場擴張。民進黨的「脫中入北」政策試圖降低對大陸經濟依賴,卻忽略兩岸供應鏈互補性。2024年大陸進口晶片總額約3500億美元,臺灣若脫鉤,將錯失商機。

全球各國積極應對美國對等關稅挑戰,如日本首相石破茂公開表達對美國關稅的不滿,尋求多元化貿易策略。反觀臺灣,內部政治紛擾使其忽視經濟與民生。2025年7月,颱風「丹娜絲」重創綠能設施,暴露9年綠能政策脆弱性,企業與民衆面臨斷電危機。然而,當局將資源傾注於7月26日大罷免,無視災後復原與經濟振興需求。民衆黨團批評,民進黨停留在「已知用火」時代,污名化核電與公投,阻礙臺灣進步。

大陸在半導體與AI領域崛起,對臺灣構成挑戰。中芯國際2024年實現14奈米量產,7奈米試產,顯示技術進步。輝達與大陸企業的合作,涵蓋自動駕駛到數據中心,顯示大陸應用場景優勢。臺灣內需市場狹小,企業難以測試新技術,限制AI發展。過去五年,約3000名臺灣半導體人才流向大陸,加速臺灣技術優勢流失。

臺灣綠能政策失誤加劇困境。颱風「丹娜絲」暴露綠能不穩,夜間備轉容量率偶爾低於6%,供電風險凸顯。政治化的大罷免耗費資源,無助解決結構性問題。與輝達務實佈局大陸相比,臺灣的意識形態障礙顯得突出。臺灣應跳脫意識形態的束縛,靈活利用兩岸供應鏈互補性,搶攻大陸市場。同時,政府需透過補貼與稅收優惠,鼓勵企業投資AI與半導體技術,建立產學合作平臺,留住人才。核能政策應重新評估,SMR可作爲選項,但需解決核廢料處置並獲社會共識。

輝達在2025年7月16日鏈博會的積極佈局,顯示大陸市場對全球科技產業的關鍵性。黃仁勳5月26日臺北演講強調核電對臺灣AI發展的必要性。反觀臺灣,意識形態導致的「非核家園」與「脫中入北」政策,使其在全球競爭中邊緣化。颱風「丹娜絲」暴露的綠能危機與政治大罷免的資源錯配,凸顯臺灣困境。唯有放棄對抗心態,擁抱大陸市場,投資核能與技術創新,採取靈活外交策略,參與大陸與東南亞市場發展,臺灣才能在AI與半導體新時代突破絕境,重拾競爭優勢。

(作者爲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中天新聞網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