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川普爲何對臺灣牌按兵不動?(周忠菲)
拜登政府卸任前與中國大陸換囚成功,三名美籍公民得以返家。(圖/美聯社)
拜登團隊頻打臺灣牌,是指拜登宣佈退選以來,民主黨政府在中美關係方面,就包括臺灣問題在內的衆多問題採取的一系列舉措。尤其是APEC峰會「習拜會」前後,一些十分醒目的舉措。作爲看守政府,拜登在執政末期,表現了作爲總統在外交政策方面的主動性。其中一個突出點是臺灣問題。
川普新政府對拜登政府此舉的反應,是「不做反應」,喻之爲「按兵不動」(比如APEC「習拜會」之前進行•的「拜川會」,川普就有意避談臺灣問題)。衆所周知,在華盛頓,臺灣牌背景複雜。作者僅就觀察到的一些現象,進行分析。
一、 發揮總統在對華政策中的作用
美國大選膠着之際,拜登宣佈退選時,國際輿論曾認爲「拜登在其政府中的控制力有限」。現在,情況有所反轉。從美國總統個人與政治制度之間的關係看,拜登在美國對外政策以及對華決策中的作用,不是減弱,而是增強。如俄烏、中東。這裡只談中美。
對華決策方面,拜登的主動性體現爲:一是賀錦麗獲得美國總統候選人提名後,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蘇利文代表總統拜登,訪華三天,議程廣泛,專門談到臺灣問題。二是APEC峰會前,11月13日,拜登與川普在白宮進行兩小時閉門會談,內容爲政權交接、中東、俄烏、中美關係,以及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14日,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對外表示,不清楚拜登與川普兩人,是否在交談中談到臺灣問題。這頗爲罕見)。
三是這次APEC「習拜會」。拜登對中美關係的描述是:「我們並非總是意見一致,但我們的對話始終是坦率的、真誠的」。「我們從未敷衍彼此」。雖未放棄對華遏制,但立場是強調「中美對話可防止誤判,可確保兩國之間的競爭,不會演變爲衝突」。在臺灣問題上,除了原來的「四不一沒有」,增加了一條「不會在中美競爭中利用臺灣問題」(作者理解,主要指中美軍事競爭)。
此外,根據路透社的報導,「習拜會」後,11月27日白宮宣佈,三名在中國被拘押多年的美國公民馬克•斯威丹(Mark Swidan)、李凱(Kai Li)和樑成運(John Leung)在最近的美中在押人員交換中獲釋,正返回美國。美方也釋放了被關押的中國公民。報導強調,這一「外交性突破」,是拜登總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多次會晤,特別是在秘魯舉行的亞太經合會(APEC)領導人年度峰會期間「習拜會」商談的結果。報導稱:「這是拜登即將卸任之前所取得的罕見成就」。
二、 兩岸學者對川普2.0的相關討論,
兩岸學者就川普上臺後的臺海動向進行了廣泛討論。主要觀點認爲,民進黨「依美謀獨」的政策不會變,強調除存在「美臺交易」的可能性之外,重點應警惕美國支持臺獨的具體作法。川普2.0時期,可能對大陸進行戰略挑戰。臺灣學者提出總結性的觀點,即「防賴惕美」,纔是「防止川普2.0時代,美中臺關係走向惡化的根本之道」(見臺灣《中時》,臺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王昆義教授文)。
其實,拜登執政期間,強化對華軍事威懾,強化美臺軍事安全合作,遏制中方以軍事方式解決臺灣問題,是一貫做法。後期,由於中美軍事實力的對比,以及接近擦槍走火的激烈較量,拜登政府對華政策才減少了「衝動」,增加了「謹慎」。同時,在推進臺灣問題國際化方面,也始終沒有停手。其政策實質,依然是「以臺製華」。
對中美關係,中國的姿態是保持是雙方關係穩定、健康。對川普2.0內容涉及的對華關稅戰、貿易戰、科技戰,以及軍事競爭,中國也亮明態度,即對美國的對華遏制必然進行反制,所謂「有來無往非禮也」。
三、 川普爲何「按兵不動」
之所以說川普對拜登團隊拋出「臺灣牌」的對策是「按兵不動」,一個例證是上面所舉,蘇利文就「拜川會」對外表述,說他已向川普團隊強調,「若臺海不穩將是大災難」,而川普採取迴避的方式,不置可否(中天新聞)。
另一個例證,最近美國兩黨成立了一個「中國問題委員會」。這個以對付中國爲目標的委員會,開會第一天的主題,竟然是怎麼改變美國。核心觀點認爲:中國成爲美國最大的挑戰,不是中國的問題,而是美國的問題,強調是美國這三十年來所執行的糟糕透頂的戰略路線,才讓中國成爲最大對手。結論是,美國最終還是要對付中國的,但前提是,首先必須改變美國自己。委員會討論的議題也涉及香港、臺灣,但內容從簡。
本文理解,川普在臺灣問題上目前的「按兵不動」,是基於:就國際形勢而言,美國戰略的變化,必然深刻影響亞太地區以及世界秩序。美國需要對此進行預判。比如2016年川普的當選,其後美國亞太戰略的調整,就被比喻爲「黑天鵝事件」。川普2.0還有待完善,美國的戰略,絕不是簡單地收縮或者孤立主義的問題。
就美國國內形勢而言,世界輿論和美國民意,都不允許川普政府在戰爭問題上,由於讓民衆失望而激起民怨(比如出兵護臺),更不用說拜登上臺時,軍方給民主黨政府留下的印記:失敗的「阿富汗駐軍」、血腥的「阿富汗撤軍」,至今依舊清晰。川普也繞不開這一「大忌」。
就川普團隊四年要完成的目標而言,過於宏大。這方面討論已經很多,故從簡。按輕重緩急,川普2.0,首先要解決的是關稅和移民問題。
對中國而言,需要先把問題定位好。包括應對川普「病急亂投醫」,在臺灣問題上出險牌。比如說兩國貿易、科技、軍事競爭與分歧的增大,將縮減臺灣問題的處理餘地。
美國方面,川普2.0對美國大戰略的定位,總統在對外政策中的作用,包括川普個人性格,都會影響美國打臺灣牌的方式,影響美臺關係。這些,將在川普政府中後期逐漸顯現。
衆所周知,川普在臺灣牌上有過多次變化。最近一次是總統競選過程中,原來的立場是避免回答「是否保衛臺灣」。後改變爲頻繁地打臺灣牌。在一場募捐活動中甚至表示:「如果我當選總統,如果中國入侵臺灣,我會轟炸北京」。這次政府成員中,也有意安排了「友臺人士」。
世界關注的是:善變,不可信,野蠻,推行「瘋子邏輯」。川普1.0時代的這些印記,在川普2.0時代,如何抹掉?
(作者爲上海臺灣研究會研究員,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中天新聞網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