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造飛彈戰備數量明年更多 弓四丶弓三、雄三增加量產

天弓三型發射畫面。(青年日報提供)

解放軍對臺威脅力道逐年遞增,造成我空防及海防壓力倍增,儘管我方自制中程與長程飛彈陸續完成戰備與服役,即使面對美方要求我方增購更多防空飛彈,但我方自行研發及產製高性能飛彈腳步仍持續加強。根據國防部提出的軍購特別預算項目,天弓三型、雄風三型及萬劍彈等打擊武器,將會持續增加量產,打造更堅實的海空保護傘。

國防部列出的軍事採購特別預算項目,陸軍方面將採購108枚陸射劍二飛彈;空軍方面將採購雄二飛彈及雄三飛彈戰備存量232枚;強弓飛彈(天弓四型)128枚、天弓三型231枚、天劍二型107枚。

其中最特殊的,就屬於專門攔截彈道飛彈,高度可達到70公里的「天弓四型」防空飛彈,可大幅提高攔截率。

有「臺版薩德系統」之稱的TK4(天弓四型飛彈)去年完成作戰測評,併成功實彈攔截模擬彈道飛彈的天弓二型飛彈,目前已進行小量生產。軍方消息傳出,天弓四型飛彈具有攔截解放軍最新型的東風-17(DF-17)高超音速彈道飛彈的能力,未來將會以「強弓一型」命名,這款攔截高度達70公里以上的飛彈,據稱已經衍生出兩型,一種爲「反彈道飛彈」;一種爲「對地飛彈」。

但以目前我方已服役戰備飛彈數量,實際上以滿足目前所需。但依據戰略指導,除了要守住第一擊以外,更需要擋住後續的攻擊,或是進行大規模反擊,因此明顯可看出,勢必要提升我方研發能量,增加更多國產防空與反艦飛彈數量戰備存量,在有效防守下,更可進一步進行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