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營事業 KPI 將新增職安、勞動及地方貢獻?經長:一個月內提報告

近來國營事業發生多起職災事件,立委要求經濟部修改《國營事業管理法》第13條,將國營事業第一線員工安全、勞動條件及對地方貢獻納入KPI,並強化職安通報及即時揭露。經濟部長龔明鑫迴應,一個月內向經濟委員會提出報告。

立法院經濟委員29日審查《電業法第71條之1》等修正草案,龔明鑫出席備詢。

民進黨立委林岱樺質詢,國營事業人員晉用比照公務員限制,但績效考覈則比照民間企業,加上外包人力過高,易導致技術斷層,因此外包期間異常事件發生次數增加,這正是人力短缺導致安全風險提高。她提到,國營事業勞工平均年齡46歲,中油是47.8歲,臺電46.3歲,人力高齡化,外包比例過高。

林岱樺表示,經濟部應建立職災通報與追蹤系統,並即時揭露所有爆炸、泄露及追蹤。國營事業職工福利與公職人員薪酬條件脫鉤,並對職災意外險津貼提供補助。她提及,國營事業地方回饋也要納入公司ESG,國營事業要明列在地採購金額、地方稅收貢獻等。她要求修改《國營事業管理法》第13條,將國營事業第一線員工安全、勞動條件及對地方貢獻納入KPI,於一個月內提出報告。

龔明鑫迴應,這與經濟部執行方向一致,近年國營事業很辛苦,所以公務人員調薪3%,國營事業員工調3.5%,新進人員調薪要有機制,希望慢慢來調整。經濟委員會主席陳亭妃也裁示,經濟部一個月內提出專案報告,到時來看看是否要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