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銀富豪理財規模破1.5兆 美債殖利率陡峭激化債券、結構型商品熱潮

金管會公佈,國銀億級富豪理財規模破1.5兆元。本報資料照片

金管會發布最新的國銀承作高資產理財業務統計,截至3月底,高資產大戶的資產規模1兆5467億元,另外客戶人數也破13000人次,爲13494人,而觀察客戶資產分佈的結構,亦顯示債券投資和結構型商品投資佔比越來越多。

金管會統計顯示,銀行承作高資產財管前三大銀行,分別爲一銀、中信、兆豐,客戶數分別爲2325人、2277人、1802人,總資產規模分別爲2443億、2273億、2181億元,若對比2月,不論客戶人數或資產規模的增量,都以一銀居冠。

在銀行的高資產大戶資產分佈結構上,截至3月底,存款佔比爲45.5%、基金佔比15.78%、債券爲14%、保險11%、境外結構型商品爲6.8%;和2月底相較,存款、保險佔比較2月底降低,而基金、債券、境外結構型商品則較2月增加,其中存款佔比較2月降幅0.4個百分點最大,境外結構型商品的佔比則增加0.2個百分點增幅最多。

對於上述最新的高資產大戶資產分佈的變化,大型行庫高層指出,除了顯示理財資產上億的富豪們仍青睞債券投資之外,包括基金投資和結構型商品的投資,亦與債券有關,尤其是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雖然是在4月才正式宣佈,但3月已在市場有越來越顯著的影響,也使美國的長短率之間的利差擴大,殖利率曲線越來越陡峭,正是養券及加碼債券投資的好時機之外,亦有投資者逢低加碼長天期債券基金以求取日後更大的資本利得,尤其高資產大戶仍普遍預期聯準會應該「撐不住」美國經濟衰退的壓力而在今年三度降息,因此對債券投資的熱度和興趣更高。

至於統計結果顯示結構型商品的交易熱度大增,亦和債券有關。大型行庫高層也說明,公債殖利率波動劇烈,以美國公債連結結構式存款也非常受到客戶歡迎,這種結構型商品的原理,和「雙元貨幣」很像,存續期間大約半年至一年,舉例來說,倘若美國公債殖利率在5%以上,買十年期的債券,倘若殖利率降至5%以下,大約可實現約6%的報酬率,銀行通常也會用賣選擇權的方式來進行這種交易,而對高資產大戶而言,這種作法亦引起資產大戶的興趣,因爲6%的報酬率,比現在存款利率只能收到4.5%還要好得多。

至於保險佔比持續降低,則和保單預定利率缺乏吸引力和美元指數走弱有關,尤其是美元指數走弱,也使大戶擔心手上的美元保單因爲「匯損」而縮水,自然相關資產佔比持續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