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研院抗震盃競賽 98國內外學生隊伍臺南較勁
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在臺南實驗室舉辦地震工程模型製作國際競賽,98支國內外高中職及大專隊伍昨天完成模型製作,作品今天同時登上振動臺模擬地震搖動決勝負。
國研院副院長林俊良上午出席開幕儀式致詞表示,爲提升青年學子對地震工程與防災知識認知,國研院國震中心自2001年起辦理「抗震杯」地震工程模型製作國際競賽,至今已20餘屆,累計超過8700名國內外學生參與。
林俊良表示,去年首度在臺南實驗室辦理國內賽,今年首次將國際賽移師臺南舉行,分高中職組、大專組進行比賽,共有98支國內外隊伍、近500人蔘加,藉由國內外學生同場較勁,激發青年學子對地震工程的興趣,同時推廣防災教育,也希望參賽者把握造訪臺南機會,體驗城市風情。
國研院國震中心提供資料指出,2025抗震杯競賽爲期2天,昨天爲模型製作,所有參賽隊伍要在5.5小時內,依大會規定主題「單一集中載重平臺的塔型結構物」,利用細木條、熱熔膠、橡皮筋、紙張、細棉繩等材料完成模型製作,經裁判審查並決定模型載重後,才能參加今天的競賽。
國震中心指出,日常可見的橋墩、水塔、高速公路旁T形廣告牌、電信鐵塔、觀景臺高塔、煙囪、景觀旋轉餐廳等,都是「單一集中載重平臺的塔型結構物」,特徵是結構細長、質量集中於上部。
今天開幕儀式後依序由高中職、大專組進行模型測試,模型上須加載至少12個0.6公斤質量塊,同組作品同時登上震動臺接受由小到大地震模擬測試,採性價比評比,以模型能承受最大震度爲「性能」、模型材料重量爲「價格」,性價比越大名次排名越佳。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