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新證券加入中國國新三週年: 踐行金融報國使命 書寫改革發展新篇

2022年8月8日,國新證券正式揭牌,自此加入中國國新大家庭,成爲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的重要功能板塊,開啓了“二次創業”的新徵程。三年來,國新證券深入推進精神、戰略、組織、業務、管理“五個重塑”,聚焦“立足國新、服務央企、助力國家戰略”的功能定位,以專業服務賦能央企改革發展,以創新思維搭建資本與實體的橋樑,以系統觀念夯實內部管理基礎,以黨的建設把牢前行正確方向,初步實現了脫胎換骨的新發展。

踐行使命、服務大局,功能作用不斷彰顯

加入國新後,國新證券始終將把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緊緊圍繞“立足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服務國資央企改革大局”這一中心任務,充分發揮國有資本運營資本工具箱作用,探索打造特色化服務國資央企新模式,有效助力國資央企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資央企發揮“三個作用”,當好“三個排頭兵”。截至2025年7月末,國新證券已對接服務央企集團54家,央企服務覆蓋面超50%;推進央企項目56項,成功落地37項,服務央企融資規模佔同期公司服務客戶直接融資總規模的比例保持在30%以上。主動融入中國國新“大協同”業務格局,服務好各業務板塊資金募集、財務顧問、份額減持等業務需求。完成中交地產和國新健康定向增發、中建材科技創新可續期公司債、國控租賃ABS等項目發行,更好支持央企主業發展。完成中國通號科創債發行,創同品種央企債最低發行利率,也是科創板首單央企科創債,獲得發行人和監管部門高度認可。發行央企主題資管產品,引導社會資金投向優質央企標的。成功投放國電投新能源項目,爲中國中冶、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提供併購基金產品,助力央企“鏈長”建設。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召開後,國新證券制定了專項工作方案,全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並取得積極進展。科技金融方面,完成川力智能新三板掛牌,發行全國化工行業首單“ESG+科技創新”公司債和首單“科技創新+低碳轉型掛鉤”雙貼標公司債,與中信銀行聯合創設央企實體企業科創債籃子,助力央企科創債價值發現和流動性提升。同時,國新證券自身已完成科創債發行,募集資金將直接用於助力科技創新。綠色金融方面,完成國新租賃綠色公司債、華電租賃碳中和綠色公司債等7單綠色債券發行,並向監管申請參與碳排放交易。普惠金融方面,服務好居民財富管理需求,強化數字化客戶運營,上線策略商城,開發T0算法和智能網格交易,融資融券規模增速連續3年超越行業平均水平,可售金融產品近萬隻,實現產品類型及可投策略全覆蓋。攜手華能信託共同推出“新願臻誠”家庭服務信託,提供家庭財富傳承規劃、子女成長獎勵及家庭特需關愛等多場景化服務,以金融創新迴應萬千家庭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養老金融方面,開展國新證券APP適老化改造,加強對老年投資者的教育和保護。數字金融方面,全面打造覆蓋交易、服務、風控、運營的數字金融基礎設施體系,驅動業務模式革新。以新一代APP爲核心載體,集成多模態AI引擎與智能交易矩陣,重塑客戶服務全鏈路。持續打磨固收業務管理平臺,完善火箭極速交易系統,核心性能是同業一流競品的5倍。完成DeepSeek本地化部署,初步形成大模型技術研發與應用落地的體系化能力。

不僅如此,國新證券還積極踐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點區域發展戰略,深入打造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業務根據地”,以點帶面促進區域資源整合,形成服務一企帶動一片的示範效應,推動央地合作。三年來,三亞環投財務顧問、遼寧地礦集團混改、廣州產投公司債、保定國控公司債等一大批項目順利落地。大力投資符合國家區域發展戰略方向的優質信用債,2024年以來已投資約200億元。國新證券私募子公司國新國證投資在蚌埠落地啓航星箭基金,充分挖掘蚌埠市在商業航天產業領域的獨特優勢,研判篩選出多個優質項目成功落地,爲蚌埠市商業航天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創新驅動、勇於開拓,經營質效持續提升

加入國新以來,面對日益趨嚴的監管態勢、跌宕起伏的市場行情、日趨激烈的行業競爭,國新證券堅定信心、保持定力,迎難而上、搶抓機遇,堅持走特色化、差異化、專業化的發展道路,憑藉務實有效的發展舉措,公司主業發展多點開花,經營業績和市場形象穩步提升。

投行業務完成康樂衛士、銅冠礦建、科隆新材等IPO發行,2024年公司IPO承銷保薦排名位居行業第23位,創歷史新高。2023年、2024年、2025上半年公司債券承銷規模分別爲74.00億元、86.06億元、97.93億元,債券承銷排名分別位居行業第65、60、42名,融資規模與行業排名逐年提升。財富業務聚焦向買方投顧轉型,打造ETF投顧特色,落地近20只券結產品;新建企業一體化服務平臺,深入拓展特殊方式委託、股東增減持、大宗交易、協議轉讓、股份回購、股權激勵等上市公司綜合服務。資管業務堅持投研引領發掘優質標的,打造以固定收益類、權益類、FOF、ABS爲抓手的多元化產品體系,爲國資央企、金融機構和廣泛客戶羣體提供特色化、多樣化、賦能式定製服務,有效銜接實體經濟發展和社會財富管理需求。自營業務堅定推行方向性和非方向性業務雙輪驅動戰略,從策略、市場、工具、風格四大維度全面優化業務佈局,在市場波動中精準捕捉結構性機會,穩紮穩打、深耕細作,持續穩健創造收益。國新國證投資秉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導向,依託專項基金、組合基金及母基金,聚焦科技領域股權投資,重點支持 “卡脖子”技術攻關,通過創新投資模式、優化資源配置,在重點領域投放項目達29個,投放金額累計 15.68億元,新設立基金12只,新增實繳金額16.93億元,在管基金數量和管理資產規模均創歷史新高。國新證券另類投資子公司國新國證創投順利展業,持續加大項目儲備,積極開展業務協同。

值得一提的是,國新證券研究諮詢業務大力推進研究轉型,依託生成式AI技術打造了“新鏈”智能投研終端,包含“新鏈對話”“鏈上生態”“場景實驗室”三大板塊,在平臺上匯聚科技企業創始者、科研領軍者、政策制定者和投資決策者,搭建“技術-產業-商業”循環實驗驗證早期科創企業價值,實現面向科創企業的“擴新”、面向傳統企業的“納新”、面向科研機構的“啓新”和麪向地方政府的“育新”,將“自己研究”轉變爲“組織研究”,將“以研報爲產品”轉變爲“以場景應用爲成果”,將“智力服務”轉變爲“在智力服務基礎上實現人才、技術、資金的集聚價值”,開創了券商投研的新範式。截至2025年7月末,“新鏈”已輻射北京、上海、廣東、深圳、福建、江蘇等10餘個地區,導入用戶700餘個。

從經營業績看,國新證券2022年至2024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爲5.97億元、16.21億元和17.51億元,淨利潤分別爲5.01億元、4.84億元和3.20億元。2025年上半年,國新證券業績同比大幅增長。公司財務基礎保持穩健,監管指標安全墊充足。公司品牌形象持續提升,近三年在“君鼎獎”“金鼎獎”等多個行業評選中獲得近20個獎項。此外,公司積極履行央企社會責任,紮實開展一司一縣結對幫扶工作,持續加大投資者教育和保護力度,通過承擔研究課題、舉辦論壇、開展政策解讀等方式充分發揮智庫作用,積極正面發聲。公司金融幫扶案例在“金鼎獎”評選中獲評“券商ESG最佳鄉村振興經典案例”,履行社會責任情況報告被中國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選爲金融業社會責任系列報告(2023)予以刊發。

黨建引領、文化鑄魂,凝聚發展強大合力

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是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保障。作爲央企券商,國新證券始終牢記“央企姓黨”的政治本色,充分發揮公司黨委“管方向、把大局、保落實”的領導作用,推動黨的領導與公司治理有機融合;全面加強黨的建設,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2024年9月,國新證券黨委在對黨建工作進行全面覆盤的基礎上,總結歸納、提煉昇華,正式創建併發布了“國證紅·新啓航”黨建品牌。黨建品牌採用“1+N”架構,“1”爲公司黨委的黨建主品牌,全景式呈現公司黨委的黨建工作理念和成效,突出公司黨建特色;“N”爲公司基層黨組織在公司黨建主品牌基礎上,結合自身情況創建的黨建子品牌,推動形成以主品牌爲統籌引領,各子品牌交相輝映的黨建品牌集羣。通過創立黨建品牌,國新證券鮮明樹立起始終聽黨話、跟黨走的良好形象,同時也以黨建品牌爲抓手,吹響紅色集結號,打造黨建新高地,進一步築牢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根”和“魂”。

文化建設是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國新證券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工作,認真踐行“五要五不”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和證券行業文化理念,同時積極融入中國國新企業文化體系,通過常態化開展企業文化宣傳月等宣貫活動,多措並舉營造團結協作、奮發有爲的文化氛圍,形成了“守正創新、合規穩健、證券報國”的國新證券核心價值理念。此外,國新證券積極貫徹中國國新“幸福國新”文化理念,加強員工關心關愛,進一步增強員工的歸屬感和對公司文化的認同感,制定“國證紅引領 幸福‘家’速度”工作方案,大力開展系列“職工之家”建設,組織開展健步走、羽毛球比賽、親子活動、讀書演講比賽、新春團拜會等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不斷激發員工愛崗敬業的熱情,將公司建成文化振興、健康生活、關愛互助、氛圍和諧的溫馨家園。國新證券的思想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設得到社會各界充分認可,近三年來,國新證券新疆分公司獲評“2020-2021年度全國金融系統思想政治工作優秀單位”,國新證券榮獲“2021-2023年度首都文明單位”和第七屆“全國文明單位”稱號。

展望未來:錨定新目標 奮楫再出發

三年的砥礪前行,國新證券以“二次創業”精神實現了諸多突破性進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未來,國新證券將繼續牢記“金融爲民”“證券報國”的初心使命,堅定不移聚焦轉型突圍,保持戰略清醒,以更加堅定的信心和昂揚的鬥志,全方位提升公司的經營業績、業務模式、管理水平、隊伍能力和品牌形象,加快打造 “強、優、特、美” 的一流券商,持續爲國有資本運營事業和國資央企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在金融強國建設和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