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芯科技發佈抗量子安全“組合拳”:技術落地與產業遷移同步推進
來源: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國芯科技7月31日晚間披露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公司於7月30日在蘇州總部接待興業證券調研時,首次系統披露其抗量子密碼技術及產品矩陣。公司不僅完成了NIST三大主流算法——ML-KEM、ML-DSA、SLH-DSA的IP固化,還同步推出芯片、卡、POS終端三級產品,展示出“算法—芯片—系統”一體化能力。
技術層面,國芯科技已把NIST FIPS 203/204/205標準轉化爲可重構硬件IP,並提交5項側信道防護專利,意味着算法安全從理論走向工程化。正在推進的FIPS 206(FN-DSA)與HQC研究,則提前佈局下一輪標準,形成技術梯隊。
產品層面,28nm工藝的AHC001抗量子芯片以350 mW典型功耗切入端側場景,兼顧低功耗與可重構特性,爲物聯網、邊緣計算提供“即插即用”的安全底座。同步流片的抗量子POS芯片,則直指金融支付這一高價值場景。
更具產業意義的是6月發佈的CCUPHPQ01抗量子密碼卡。該產品採用“國密+抗量子”雙算法棧,支持Kyber、Dilithium等主流算法,並內嵌量子隨機數芯片CQWNG10,性能指標已達到商用門檻:Kyber512解密速度1800次/秒,Dilithium2驗籤600次/秒,可無縫兼容龍芯、飛騰、麒麟等國產平臺。通過PCIe標準接口,現有服務器、網關無需改造即可“平滑遷移”,大幅降低金融機構、電力調度等關鍵行業的升級成本。
從算法IP到芯片,再到密碼卡,國芯科技給出的不是單點技術,而是一套“漸進式替換”方案:新業務直接運行抗量子算法,舊系統繼續沿用國密,兩者並存、逐步過渡,既避免“一刀切”帶來的業務中斷風險,又鎖定未來量子計算時代的安全窗口。隨着NIST抗量子標準進入落地倒計時,國芯科技已率先把先發優勢轉化爲可銷售的商品,搶跑下一個十年的安全賽道。(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