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玩伴竟成手術臺上搶救對象 奇美醫打通心血路
奇美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曾宣靈(右),搶回突發急性心肌梗塞的49歲呂姓男子(左)一命,更意外發現,原來兩人是國小棒球的玩伴。圖/奇美醫院提供
臺南一名49歲呂姓男子今年4月因突發急性心肌梗塞,緊急送往永康奇美醫院急診,當下其3條冠狀動脈中已有2條完全阻塞,僅存的左前降支也有嚴重鈣化與狹窄,情況相當危急,經醫師建議下,最後以軌道旋磨術配合結合血管內超音波、震波碎石,總算搶回一命。
奇美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曾宣靈說,心臟疾病已連續17年穩居國人十大死因第2位,以冠狀動脈疾病佔多數,血管鈣化就像血管生鏽,當鈣質沉積在血管壁上,會讓血管變硬、變窄,不但增加心肌梗塞、心絞痛、中風風險,恐讓心導管手術難度升高、治療風險提高。
他提到,49歲呂姓男子多年來反覆胸悶、喘不過氣,今年4月突急性心肌梗塞緊急送醫,且到急診時情況十分危急,緊急先打通2條完全阻塞的血管,穩定病情後,針對第3條血管鈣化程度過高的情況,建議以「軌道旋磨術」配合血管內超音波與震波碎石術,分層處理嚴重鈣化區段,成功打通左前降支血管,使血流恢復暢通。
在治療過程中,曾宣靈發現,該名呂姓病人竟是自己國小玩棒球的學長,當年陪伴他在球場練習、打球的好夥伴,如今卻躺在病牀上,成爲曾宣靈親手搶救的對象,好在,呂男術後恢復良好,順利康復、迴歸正常生活,曾宣靈也感性說,「當年在球場照顧我,現在換我守住你的『心』。」
他提醒,血管鈣化的成因複雜,建議若有心血管疾病或家族史、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吸菸、肥胖等高風險族羣,更應及早預防、定期檢查,不要等到有症狀才處理,「守護一顆心,從預防開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