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災難 五問賴政府

賴清德總統舉辦「團結十講」。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臺丹娜絲重創佳冬海上光電,大片黑色浮臺機座橫七豎八堆疊在佳冬與枋寮沙灘岸邊,綿延近兩公里。另高雄大樹區和山裡一塊產權屬於臺灣自來水公司的山坡地被開發爲「和山光電場」,發電板吞噬原有的綠色山林,大片山坡被鏟得寸草不留,引發民衆恐慌與不滿。

然而,由於賴政府資訊不公開,人民難以掌握全國光電開發的全貌。這兩個光電場造成的環境災難僅是冰山一角。人民要問:賴政府將核電歸零,就有責任說清楚以綠電取代核電引發的國土災難、電力不足等問題,該如何善後?

第一,爲何政府相關部門沒有公開完整訊息,讓人民知道全國光電開發的整體資訊?據網媒「上下游」調查,西海岸沿線被畫入光電開發區,面積高達三點六萬公頃,大多數居民的周邊環境已被光電圍繞,卻渾然不知。

第二,爲何政府大幅打破國土規畫?爲了加速綠能開發,行政院推動「綠能發展區」,區內農地不受農地農用規範,設置光電比例大幅放寬,甚至可以直接變更「離農」,魚塭也可以「只種電不養魚」。還在耕作的農地竟被畫入「低地力地區」做爲光電開發區,優良養殖池更莫名被畫爲「不利耕作區」。

第三,爲何光電爭議多卻不必環評?政府大量釋放土地及海岸給民間光電業者,卻不需經過環評,更未嚴格執行開發過程的監督。爲何環境部認爲光電案場不會造成水污染或空氣污染?年限屆期、設施拆除便可恢復使用?以環境部的認定標準,除非位於國家重要溼地,否則光電開發無須送交環評?

第四,爲何政府支持光電與農漁民爭地,卻不顧鄉村加速崩壞?光電業者進入農漁用地市場,以遠高於一般農漁業用地租金來吸引農漁民放租,幾乎每個光電案都造成附近環境破碎化,導致土地不可恢復的傷害;幾乎每個被替代的農田、鹽田、魚塭,原來的農民和漁民都將永遠退場,加速糧食短缺,年輕人更是紛紛離開鄉村,加速鄉村空洞化。

第五,爲何臺灣有全亞洲最高的綠電買賣價格,政府強迫臺電賠錢?爲此民間傳聞不斷,幾乎每個光電案都有黑道與特定政黨參與、幾乎每案後面都有銀行和租賃公司把利潤交給他們,然後臺電的虧損再由人民繳稅填補、並上漲電價,這種交易手法是誰想出來的?

對照日前賴清德總統「團結十講」第四講,歸罪在野黨刪減預算,指稱若不補助一千億給連年虧損的臺電,就要調漲電價,卻完全不提臺電爲何年年虧損?核電歸零引發的國土災難又如何善後?如何支撐我國發展AI科技產業所需的穩定龐大電力?

賴政府有責任向人民說清楚,諸多弊端如何善後?和碩董事長童子賢針對能源與國家安全議題曾呼籲核綠共存,爲人民帶來穩定與低碳排的電源。若賴總統不虛心檢討國家能源政策,卻只想盡辦法搞大罷免、意圖擺脫在野黨的監督,其結果將是美麗的寶島被葬送、特定光電財團被餵飽、國家資產被掏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