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海通策略首席方奕:中國股市還有新高 短期調整是買點而不是賣點
文|王立廣
編輯|劉鵬
A股延續上攻勢頭,8月18日,滬指創出十年以來新高,創業板指突破去年“9·24”行情新高,A股總市值首次站上100萬億元,市場賺錢效應顯著。
針對市場後續走勢,國泰海通證券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師方奕表示,對中國市場的行情依然很樂觀,之前所判斷的年內上證指數上漲至3800-4000點,大概率可以見到。展望後市,他認爲,中國股市還有新高,繼續看好金融、成長與部分週期。此外,未來即使有短期調整,也是買點,而不是賣點。
方奕認爲中國轉型步伐加快,經濟能見度提高;無風險收益下沉,股市機會成本下降;資本市場改革,改變社會觀念,以上構築了中國股市“轉型牛”的動力。
具體來看,方奕認爲,中國股市“轉型牛”有三大關鍵動力,分別爲:
一是經濟轉型和新興業態初露崢嶸。中國經濟的癥結看似在房地產,但藥方卻不在房地產。因此,並不是只有刺激地產纔能有牛市,也不是隻有高GDP增速纔能有牛市,投資者需要轉變認識。目前,傳統週期動力正在出清、觸底和磨底,去庫存企穩的能見度在提高。2025年以來,新技術趨勢和新消費動向持續涌現,資本開支開啓上升趨勢。在“實然”不足的時期,解決問題的“應然”是關鍵,中國政策重心向發展傾斜,財政擴表支持民生、提振消費與改善企業現金流;反內卷的背後是經濟治理思路的轉變,持續優化和推進是必然,也爲遠期ROE企穩提供條件。政策治理更及時、合理、得當,社會發展的不確定性下降,經濟大盤企穩改善的能見度也在隨之提高,爲股市預期上修打開空間。
二是無風險利率的系統性下沉。中國股市的無風險利率不是國債利率,而是投資股票的機會成本,過高的無風險利率會阻礙投資人的入市意願。中國股票牛市大多與此相關,比如2014年信託打破剛兌,無風險利率下降與社會資本入市;2019年銀行理財打破剛兌,無風險利率下降與社會資本入市。國泰海通策略在2024年末判斷和2025年4月再次強調,我們站在新一輪增量入市的週期性拐點。隨着長期國債利率跌破2%,債券價差收窄,固收產品的收益大幅走低,這意味着投資股票的機會成本進一步下降。我們會看到,投資人對固定收益產品的興趣反而降低,對股票與多元資產的興趣提高,這曾在美國和日本均廣泛出現過,其與經濟通縮是否無關。尤其是,中國傳統資本開支的不足,反而產生了資產管理需求的井噴,而資本市場提供了多樣化資產的供給,不論是穩定壟斷還是新商業機會。無風險收益的下沉,並不如刺激政策與產業趨勢般顯性,但卻是推動股市轉折和上升的趨勢力量。
三是提高投資者回報的制度改革。一直以來,市場認爲影響股票估值的因素主要有公司的業績、無風險利率、風險偏好等。事實上,估值不能忽視的是制度變化,這個因素在中國市場比其他市場更重要,在特定時期甚至起到決定性的變化。無風險利率下降是2025年股市上升的重要前提,但改變社會各界對中國股市觀念的關鍵變化在於自2024年啓動的提高投資者回報爲重心的資本市場改革。以退市新規、減持新規、內幕交易監管、財務造假處罰、信息披露違規處罰的基礎制度改革,以及鼓勵分紅和回購、推進併購重組等健全投融資相協調的機制,很大程度上正在提高中國股市的“可投資性”。此外,戰略性力量的儲備以及穩市機制的建設,以及提高風險情形的可預見性,有力提高中國股市的韌性和降低風險溢價。資本市場改革改變的不僅僅是股市的制度,更是社會各界對待股市的觀念、改變的是投資人面向風險的態度,也是發揮金融市場功能的基礎,這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