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臺辦重磅表態,這些人可以出席九三閱兵,賴清德滿盤皆輸
前言
賴清德阻攔也沒用,國臺辦重磅表態,發出了九三閱兵邀請函,島內多人響應。
一邊是民進黨歇斯底里的全面封堵,一邊是臺灣同胞的踊躍響應。
39所高中掛起紅旗,網紅館長高調赴京,連那些抗戰老兵都不買他的賬了。
作者-水
賴清德的一夜未眠,國臺辦這招太狠了
8月27日這個夜晚,對賴清德來說格外漫長。
桌上擺着一份讓他坐立不安的報告:臺胞證申請量單月激增35%,其中45歲以下青年佔比超過72%。
更要命的是,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那句話還在他耳邊迴響:"邀請臺灣同胞出席九三閱兵紀念活動,不應也不能缺席。"
這話說得擲地有聲,直接把他之前的所有阻撓措施都給懟了回去。
賴清德怎麼也想不通,自己動用了取消退休金、威脅公務員、封鎖媒體報道等所有手段。
結果呢?完全沒用。
這次國臺辦選擇在8月27日宣佈邀請,時機掐得那叫一個精準。距離九三紀念日剛好一週時間,留給臺胞準備、申請、出行的時間不多不少。
這不僅是行政安排,更像是一記精準的臨門一腳。讓很多原本還在猶豫的人,瞬間做出了堅定選擇。北京這步棋,可以說是把賴清德的所有後路都給堵死了。
更讓臺當局難堪的是,這次大陸的邀請名單涵蓋了退將、藝人、公務員等多個羣體。
而這些,正是民進黨重點打壓的對象。賴清德之前放話"凡是參加九三閱兵的老兵,將取消退休待遇"。
話音剛落,島內反彈聲就四起。民衆開始反問:一個紀念歷史的活動,有必要搞到這種地步嗎?
現在大陸把邀請函直接遞到臺胞手中,這等於是當衆撕開了賴清德的政治面具。讓島內民衆看到真相,也讓他們有機會重新審視自己與中華民族的關係。
威脅取消退休金都沒用,賴清德慌了
說賴清德慌了,這話一點都不誇張。
從藝人封口到威脅老兵,從限制學生到封鎖媒體,他動用的手段一個比一個狠。但奇怪的是,效果卻一次比一次差。
賴清德越是拼命阻撓,民衆越是好奇:到底有什麼見不得人的?
更關鍵的是,臺灣民衆已經不是20年前那批人了。互聯網讓他們有了更多獲取信息的渠道,也有了更多獨立思考的能力。
陸委會副主委沈有忠宣稱"九三大閱兵透露出軍武擴張、軍國主義",這種顛倒黑白的說法,現在還有幾個人相信?
臺青入陸人數暴漲33%,這個數字背後反映的是什麼?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用腳投票,用眼睛去看真實的大陸。
中天電視臺主持人何溢誠早就啓程前往北京,準備現場直播九三活動。這種真實的記錄,正是賴清德最不願看到的。
因爲一旦臺灣民衆看到兩岸共同紀念抗戰的場景,他那套"臺獨"敘事就徹底不攻自破了。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認知失調"。當現實與宣傳出現巨大反差時,人們會本能地尋求真相。
賴清德現在面臨的,就是這種認知失調帶來的信任危機。他的政治威脅不再有效,他的信息封鎖開始鬆動。
39所學校掛起紅旗,天然獨神話破滅了
如果說前面的變化還不夠明顯,那麼島內39所高中出現共產主義社團這事兒,就像一顆重磅炸彈。
建國中學的學生牽頭髮起"臺灣校際共產聯合會",標語、旗幟、言論公開化。甚至在臺東縣張貼"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省"的標語。
這些本該是"天然獨"的年輕人,卻用行動狠狠打了民進黨的臉。所謂的"課綱臺獨"、文化切割,原來只是一廂情願的迷夢。
更有意思的是,網紅"館長"陳之漢高調宣佈要去北京參加閱兵。這傢伙的粉絲羣體,正是20到40歲的年輕人。
他們要是看到自己崇拜的偶像親自踏上北京的土地,心裡能沒有一點觸動?這比任何宣傳都來得有力。
因爲他們第一次發現,原來大陸不是"敵人",不是"威脅",而是一個真實、有溫度、願意接納他們的地方。
臺灣與共產主義的歷史淵源,其實比很多人想象的要深。早在1924年,就有臺灣青年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
上世紀20年代,臺灣共產黨就在中國共產黨的直接指導下成長壯大。抗日戰爭時期,還組建了臺灣義勇隊。
這些歷史,民進黨拼命想要掩蓋,但歷史就是歷史,不會因爲他們的刻意遺忘而消失。
現在這些年輕人重新拿起紅旗,不是偶然,是歷史記憶的自然迴歸。
陸委會的樑文傑說"年輕人對共產主義有幻想是正常",這話說得輕鬆,但他不明白一個道理。
這不是幻想,這是現實的選擇。當民進黨還沉浸在"去中國化"的迷夢中時,這些年輕人已經用行動告訴世界:"我們不想再被你們代表。"
從九三閱兵看出的信號,改變正在發生
2025年,註定是個不平凡的年份。
抗戰勝利80週年,臺灣光復80週年,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讓九三閱兵的意義更加深遠。它不僅是對歷史的紀念,更是對未來方向的昭示。
從美國對臺加徵高額關稅,到賴清德辯稱"是爲了減輕美國人民負擔",這種跪舔美國的姿態已經讓島內民衆看得一清二楚。
更可笑的是,爲了維繫美方"戰略合作",臺灣當局竟然打算向阿拉斯加採購600萬噸天然氣,是現採購量的三倍。
這種對外依賴已經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與此同時,大陸對臺出口依賴度不減反增,半導體產業鏈加速向大陸轉移。
一邊是精神認同的迴歸,一邊是經濟命脈的深度捆綁。在這種雙重作用下,還有誰能說兩岸關係只是"意識形態之爭"?
更別忘了,從美國戰略收縮,到大陸在軍事、科技、經濟上的壓倒性優勢,再到臺灣青年"臺獨史觀"的系統性瓦解。
三重變量疊加,構成了推進統一的歷史性拐點。而"首來族"的數據就是最有力的證據。
72%爲青年、39所高中建立共產社團、賴清德支持率跌破40%,這些數字不是冷冰冰的統計,而是宣判民進黨敘事徹底破產的鐵證。
就像館長說的:"你不去大陸看看,你永遠只知道蔡英文說的那個中國。"現在越來越多臺灣人正在做同一個決定。
親自走進大陸,親眼看清現實。他們不再相信"抗中保臺",他們開始思考什麼纔是真正的出路。
而賴清德的困境,則是他無法阻止這一切的發生。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任何企圖螳臂當車的行爲,都只會被碾得粉碎。九三閱兵的邀請函,不僅是對臺灣同胞的邀請。
更是歷史給出的選擇題:是繼續在分裂的死衚衕裡掙扎,還是迴歸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
答案,已經越來越清晰了。
結語
九三閱兵的真正威力,不在於展示了多少先進武器,而在於它像一面鏡子,照出了臺海政治的真實面貌。
當政治恐嚇不再有效,當信息封鎖開始鬆動,當民心開始迴歸,我們正在見證一個時代的轉折點。
面對這樣的歷史洪流,臺海關係的下一步會怎樣發展?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