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臺辦:認同一箇中國 對話纔有基礎
總統賴清德20日就職滿週年並發表談話。圖/本報資料照片
總統賴清德20日就職滿週年並發表談話,提到「17項國安因應策略」,並暗指陸方爲「侵略者」,但仍表達願與大陸交流合作。對此,大陸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晚間迴應,「認同兩岸同屬一箇中國,兩岸協商對話纔有基礎」。
賴清德就職週年演說罕見未着墨兩岸關係,僅提到「提出針對國安統戰威脅的17項因應策略,來團結國人抵抗分化」。他之後又在媒體提問環節時表示,堅定追求和平,「侵略者」纔是和平破壞者,似暗指陸方爲侵略者。但賴清德也表示,只要在對等尊嚴狀態下,臺灣很樂意與中國進行交流合作。
對此陳斌華表示,賴清德近日講話仍然堅持臺獨分裂立場和倚外謀獨、以武謀獨,渲染大陸威脅,延續民主對抗威權的敘事,挑動兩岸對立對抗,推動兩岸經濟脫鉤斷鏈,推進17項因應策略,阻撓限制兩岸交流合作。同時又惺惺作態,說願在「對等尊嚴」前提下與大陸進行交流合作,企圖在「新兩國論」基礎上恢復兩岸協商對話,這種兩面手法了無新意,枉費心機,註定失敗。
陳斌華指出,臺獨分裂與臺海和平水火不容,對立對抗與交流對話背道而馳。停止「謀獨挑釁」,兩岸關係纔有轉圜空間。加強兩岸交流合作,臺海緊張局勢才能緩和。認同兩岸同屬一箇中國,兩岸協商對話纔有基礎。
陳斌華強調,不管臺灣領導人講什麼、怎麼講,都改變不了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地位和事實。
上海東亞研究所研究員包承柯分析,兩岸局勢在過去一年已顯得嚴峻,雖然賴清德在演說中低調未提兩岸關係,但媒體提問環節論述本質仍是「臺獨」,此一立場可能使兩岸關係更加緊張。
中國社科院臺研所前所長周志懷認爲,賴清德兩岸政策仍呈現對撞狀態,將大陸定位爲「境外敵對勢力」,不調整將損害臺海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