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能從中國買到100kg鍺 西方交易商:現在能給10kg都謝天謝地了

西方交易商:過去能從中國買到100kg鍺,現在能給10kg都謝天謝地了。(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據觀察者網報導,爲反制美國的一系列對華打壓行徑,中國去年年底加強了對相關軍民兩用物項的出口管制,原則上不允許鍺、鎵等相關兩用物項對美出口。如今,9個月過去,一些西方交易商已經疼得受不了了。

英國《金融時報》9月15日報導稱,在中國對關鍵戰略金屬鍺實施出口管制後,歐美市場正在經歷一波「絕望」的供應危機。一名交易員直言,他們過去能從中國買到100公斤的鍺,現在中國「能給10公斤都謝天謝地了」,而且價格比之前還高出了三到四倍。

公開資料顯示,鍺是新興的戰略關鍵礦產,已被列入中國戰略性礦產名錄中。鍺常被應用於紅外光學、纖維光纖、太陽能電池、聚合催化劑及醫藥等高新技術領域,在芯片、太陽能電池、生物科技和武器製造中也極具價值。

這種金屬的生產集中在中國,而在美國、荷蘭對先進芯片及其製造設備實施限制後,中國採取反制措施,收緊了鍺的出口,這使得庫存有限的西方企業如今不得不直面「卡脖子」的現實。

加拿大戰略金屬投資公司(Strategic Metal Investments)董事長、創始人特倫斯·貝爾(Terence Bell)透露,由於中國發貨量「完全枯竭」,他們至少已有6個月無法購買到鍺了。他說,「我整個夏天每天都要接到兩三個公司發來的鍺詢價,現在市場供不應求」。

德國貿易公司Tradium的克里斯蒂安·赫爾(Christian Hell)也表示,對鍺的需求「猛增」,主要來自美國和歐洲,「幾乎每個人都在聯繫我們」,市場陷入了「恐慌」,「我們甚至都沒有辦法回覆所有的問詢」。

「以前我們能從中國買到100公斤鍺,現在他們能給我們10公斤都謝天謝地了,」英國金屬交易商Lipmann Walton & Co交易員亞倫·傑羅姆(Aaron Jerome)補充說,而且現在鍺價比原來要高三到四倍。

根據美國智庫「西爾維拉多政策加速器」(Silverado Policy Accelerator)對貿易數據的分析,2025年1月至7月,美國自中國進口的鍺同比大跌約40%。價格方面,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分析機構Fastmarkets數據顯示,截至上週,鍺價已升至2011年以來的最高價格,達到了每公斤近5000美元,而2023年年初中國尚未開始對鍺進行出口管控時,鍺價爲每公斤1000多美元。

早在2023年7月,中國相關部門就發佈公告,宣佈對鎵和鍺兩種關鍵金屬實行出口管制。去年年底,在美國三年來第三次發佈對華半導體出口管制措施後一天,中國商務部12月3日宣佈,爲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決定加強相關兩用物項對美國的出口管制。其中,中方決定原則上不予許可鎵、鍺、銻、超硬材料相關兩用物項對美國出口。

《金融時報》指出,自2024年年底起,中國鍺出口量開始急劇下降。與稀土元素一樣,鍺在全球範圍內並非絕對稀缺,但其開採與提煉在經濟和技術層面極具挑戰,通常只能作爲鋅和煤灰的副產品產出。俄羅斯曾是西方重要的鍺供應國,但自俄烏衝突爆發後,西方對俄的制裁導致鍺供應出現短缺。

美國相關機構公佈的數據顯示,鍺的全球已探明儲量爲8600噸,美國、中國分別擁有45%和41%,但近十年來,中國累計供應了全球68.5%的鍺。根據Fastmarkets的數據,全球鍺的年需求量約爲180至200噸。

鍺供應短缺還可能帶來連鎖反應。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去年年底在一份報告中指出,中國對事關國防技術的鍺、鎵等金屬實行出口管控,只會使中國在國防能力建設上進一步超越美國。美國地質調查局也估計,中國全面禁止鍺和鎵出口可能導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損失34億美元。

種種局面促使美國軍工巨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今年8月宣佈,與韓國鋅業達成鍺供應協議。傑羅姆分析稱,過去防務企業通常將鍺採購交由分包商,如今不得不親自下場,這是市場已變得極度恐慌的「信號」。

然而,Fastmarkets分析師卡羅琳·梅斯卡爾(Caroline Messecar)表示,由於軍用光學對性能與精度要求極高,尋找替代材料難度極大。她強調,哪怕是極小的精度下降,都可能需要重新設計,在某些應用場景下可能「都不可接受」。

儘管如此,一些公司也不得不開始嘗試尋找替代方案。美國光學解決方案提供商LightPath Technologies在美國政府的資助下,已在研發替代材料。但該公司首席執行官薩姆·魯賓(Sam Rubin)直言,「除非迫不得已,任何頭腦正常的人都不會重新設計現有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