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看明星,如今自己就是角兒”

中國文化報記者 張建友

6月28日,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賓縣長壽國家森林公園內鼓樂喧天、歌舞翩躚,“山水流韻 夏季歡歌”——賓縣“四季村晚”夏季主場活動以一場“草根明星的盛會”亮相。

大鼓演奏《歡騰》拉開活動序幕,激昂的節奏瞬間把觀衆熱情點燃,叫好聲如潮。隨後,歌伴舞《咱們村裡有村晚》用質樸的歌詞唱出了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電管獨奏與情景再現《攙扶》,以創新形式演繹人間真情;情景劇《小賣部的故事》將鄰里趣事搬上舞臺;賓派大鼓等非遺項目在山水間怒放青春,實現“見人見物見生活”的活化傳承。

“過去看明星,如今自己就是角兒。”賓縣賓西鎮裕民村村民蘭海擦着汗水,一臉自豪。他說,爲了演好這臺節目,賓縣文化館的老師們可沒少下功夫,手把手教、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分解,纔有了今天大家在舞臺上的揮灑自如。賓縣文化館館長趙立國介紹,活動遵循“農民唱主角、熱在鄉村、樂在羣衆”的要求,遴選了118名農民演員參演。

“村晚”不僅是文化展演的舞臺,也是文旅產業發展的催化劑。演出期間,賓縣賓西鎮興賓社區副主任賈玉泉攜賓西鎮特色產品登臺,將燕妮煎餅的麥香、解家老味熟食的醇厚、美味源明火烤雞的酥脆展示給廣大遊客,爲“村晚”平添了煙火氣。此外,活動現場還設立了文旅市集,推出了大米、玉米、雞蛋、鴨蛋、木耳等當地農產品供遊客選購。

“一臺‘村晚’,實現文化供給、產業帶動、品牌塑造三重效益。”賓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局長張維福說。這場活動以舞臺爲紐帶,將農產品轉化爲文化伴手禮,讓觀衆從看客變爲消費者,展現了“小村晚”撬動“大市場”的無限可能。

據瞭解,賓縣“四季村晚”已成規模,在各鄉鎮村屯遍地開花,這得益於近年來賓縣開展的公益大培訓活動。賓縣文化館攜手鄉鎮文化站,通過請進來走出去、請上來走下去、結對子種文化等多種形式,對廣大鄉村文藝骨幹、文化帶頭人、文藝愛好者進行培訓,培養出了舞蹈骨幹代立豔、王玉英、田麗,器樂骨幹李海廷、張振榮,小品骨幹劉憲東、郭清祿、徐衍會,農民畫骨幹胡景明、楊國權、郭麗華等3000多名文化志願者,解決了鄉村文藝人才、文化隊伍、文化活動匱乏的問題,形成了村村都有文藝人的良好局面。

同時,賓縣在文化設施設備上對各村進行扶持。在全縣所有行政村都創建了文化廣場和鄉村文化活動中心,並配備了音響、電腦、燈光、服裝等。村民們夏天在文化廣場唱歌、跳舞、扭秧歌,冬天在文化活動中心看書、讀報、排練節目。賓縣賓州鎮農民馮先生告訴記者:“過去農閒的時候,想看個演出、參加個文藝活動都沒地方去,現在不一樣了,我們村有了自己的文化廣場,每天有空了就和哥幾個去唱唱歌、跳跳舞,日子過得甭提多舒坦了。”

爲了豐富村民文化生活,爲廣大鄉村文藝能人提供更多的展示舞臺,除了“四季村晚”外,賓縣還打造了農民文化藝術節、農民豐收節、農民廣場舞大賽、農民秧歌匯演、農民畫展覽等鄉村文藝品牌,並組織優秀鄉村文藝骨幹走進鄉鎮村屯、田間地頭開展惠民演出,受到廣大羣衆的歡迎。

此外,賓縣還鼓勵廣大鄉村文藝能人創作表演歌曲、舞蹈、快板、詩歌等各種藝術形式的文藝作品,支持他們帶着原創作品到縣內各大景區以及周邊縣市進行展演,極大地提升了賓縣的知名度。

來源:中國文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