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鳥來了!灰面𫛭鷹北返 恆春半島現「鷹」姿

3月中到4月初,灰面𫛭鷹北返過境臺灣,雖然不在恆春半島停留夜棲,但擡頭也可看見雄偉的「鷹」姿。(墾管處提供/羅琦文屏東傳真)

每年春分前後,大量灰面𫛭鷹北返過境臺灣,雖然不在恆春半島停留夜棲,但擡頭也可看見鷹羣列隊北上趕路。(墾管處提供/羅琦文屏東傳真)

每年春分前後,大量灰面𫛭鷹北返過境臺灣,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今(18)日指出,每年10月造訪的國慶鳥,其實一年會經過恆春半島2次,在3月期間,灰面𫛭鷹開始自菲律賓北返,只是不在恆春半島這裡停留夜棲,但只要仰頭留意,即可看見雄偉的「鷹」姿。

墾管處表示,臺灣的過境猛禽主要來自東北亞、朝鮮半島與日本,並前往臺灣、菲律賓、印尼等熱帶至亞熱帶地區度冬,由於地理和氣候條件的影響,每年9月至10月赤腹鷹及灰面𫛭鷹大量過境恆春半島,形成著名的滿州落鷹等著名的猛禽過境景觀,隔年春季在3月至4月間則會沿往年的路線往北遷徙。

墾管處指出,灰面𫛭鷹北返經過恆春半島的紀錄,主要過境期爲3月15日至28日,每日最大量出現在下午1點至傍晚6點,可看見鷹羣列隊北上趕路。

墾管處表示,依過去墾管處監測資料,每年遷移情形及族羣數量並非依固定模式。曾經紀錄單日最大量5066只,單日平均日爲281只,要觀賞北返鷹羣可參考觀測點,包括關山、後壁湖、永靖、社頂及風吹砂等地,鷹羣北返路徑亦可能經過鳳山水庫、白河、彰化等區域。

墾管處2024年委託臺灣猛禽研究會進行秋季遷徙猛禽監測調查,共記錄遷徙猛禽12種,總數達34萬5633只,其中數量佔最大宗的兩種過境猛禽爲赤腹鷹和灰面𫛭鷹,兩者合計佔總數的99.9%,其中赤腹鷹共計22萬9232只、灰面𫛭鷹11萬6049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