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疑似非洲豬瘟 專家:尚無疫苗能抗衡 落實「生物安全」是唯一方法

臺中梧棲疑似爆發非洲豬瘟的養豬場內豬隻已全數撲殺。記者黃仲裕/攝影

農業部今早緊急召開國內爆發重大疑似法定動物傳染病,宣佈臺中市梧棲區1養豬場死亡豬隻檢體,經檢驗非洲豬瘟病毒核酸呈陽性反應,已撲殺場內195頭豬。專家表示,全球仍沒有疫苗有辦法抵抗非洲豬瘟病毒。

非洲豬瘟是一種高傳染性的豬隻病毒性疾病,最早於1921年在肯亞發現,是一種急性、高傳染性的病毒性疾病, 特徵是發病過程短,但死亡率高,從野豬傳到家豬,再從非洲傳到歐洲、南美洲、俄羅斯等地。非洲豬瘟病毒存在於環境時間於冷藏豬肉約100天、冷凍豬肉約1000天、豬舍約30天、糞便室溫約11天。

該病毒於2018年8月首次在中國大陸爆發,並迅速擴散到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如越南、菲律賓和印度。爲防堵疫情,臺灣已加強邊境檢疫,並對從高風險國家入境的旅客或郵包加強查驗,違者將面臨高額罰款,但臺中梧棲1養豬場的斃死豬仍檢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呈陽性,目前已針對疑似案場撲殺195頭、屍體掩埋及全面進行環境清潔血消毒,並以案例場中心半徑3公里設立管制區,共計涵蓋2場養豬場,並執行豬隻移動管制及調查。

廚餘養豬的烹煮是爲了非洲豬瘟防疫,需將廚餘以高溫至少90度蒸煮至少1小時以上,烹煮過程需要將廚餘充分加熱,並透過攪拌機確保均勻受熱,煮熟後還需經過破碎,使之成爲液狀才能餵食豬隻。

臺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兼任助理教授李淑慧表示,全球各國發生首例非洲豬瘟時,基本上都是廚餘所致,以非洲豬瘟來看,廚餘並不是充分烹煮就能殺死病毒,中心溫度也必須要夠,第一步切斷感染煉才能釐清其他傳染的訊號。

李淑慧說,2018年中國大陸發生非洲豬瘟後,我國生物安全措施就已經啓動了,各界不要相信坊間疫苗或任何生物製品可以抵抗非洲豬瘟,臺灣沒有非洲豬瘟的疫苗,目前越南有核準的疫苗,但越南非洲豬瘟依舊很嚴重,現階段全球並疫苗可以抵抗非洲豬瘟,唯一的方法就是繼續落實生物安全。

獸醫所所長鄧明中說,目前驗出的非洲豬瘟病毒株序列,與越南的非洲豬瘟病毒株相近度最高,目前仍待進一步確認。

農業部今早緊急召開國內爆發重大疑似法定動物傳染病,宣佈臺中市梧棲區1養豬場死亡豬隻檢體,經檢驗非洲豬瘟病毒核酸呈陽性反應,已撲殺場內195頭豬。圖/防檢署提供

臺中梧棲疑似爆發非洲豬瘟的養豬場內豬隻已全數撲殺。記者黃仲裕/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