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主席的新三大挑戰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國民黨主席選舉正熱烈進行中,目前雖未能推斷最後誰將勝出,但各種跡象與表現已足以期許,這可能是藍營連續敗選3次、失去政權近10年後最有價值、也最有意義的一次黨魁大競爭。

從時機上來看,目前儼然是藍營乘勢而起,步步爲營,進一步贏回政權的最好契機。

較諸以往,此番黨魁選舉有值得肯定、期許之處。一是參選者高達6人,且中生代崛起,不再是老面孔的輪轉,令人一新耳目;二是從辯論會舉辦的次數、相關的議論,政見的思辯等空戰交鋒,到陸戰實體的穿梭互動,都比之前來得實際且熱烈。

之前外界關注藍主席改選的重點有二,分別是排朱與拱盧。結果在因緣際會下,排朱完成,拱盧卻未能成功,未來新主席如何調處與極可能的總統參選人盧秀燕的關係,必然是一大挑戰,絕非現在說的一切配合盧那麼簡單。另方面,現實上的慘痛經驗雖使「藍白合」更是大勢所趨,但說歸說、做歸做,屆時真正的利害拿捏,藍白的進退輕重,處處是玄機。

目前來看,郝龍斌、鄭麗文居領先,羅智強、張亞中緊追其後,郝、鄭定位很清楚,優缺點也各有特色,不到投票揭曉,很難斷言誰將勝出。過程中激盪出的交鋒,基本上都能保持君子之爭,未出過度之惡言攻訐,這是藍營久已不見的正面競爭。至於所謂藍營大老「私相授受」之說,可視爲選戰爭取認同的批判,實際上應屬可以理解之舉,畢竟最後還是須靠國民黨員一票票投出,而如今黨員的自主性、參與性,經過選戰激盪都已大幅提升。

說到底,國民黨2026的勝選問題不大,2028纔是關鍵。擺在眼前可預知的變數有三︰一是新主席在強弱勢之間的拿捏,雖然說一切都以「造後者」自許,但從盧秀燕卸任臺中市長到競選總統,有關總統大選的戰略、戰術與路線論述,這1年多的時間裡,是否黨主席真能聽從盧團隊?儘管話說得好聽,到時候纔是真正考驗的開始。

民進黨雖在大罷免遭遇頓挫,但從其事後反應可知,如今的蟄伏只是暫時,隨時會因新變化而挺進對抗,而且這隻能說明直接且粗暴的「抗中保臺」被民意唾棄,未來綠營一定會進一步升級甚至極端化其操作;當面對綠營不惜撕裂社會、升高兩岸對立時,國民黨主席與盧秀燕可有因應對策,準備好如何保臺嗎?

2028這終極決戰,理當不會再有如郭董般的人物出來鬧場,但藍營確定還是由盧媽媽出戰嗎?畢竟藍營一直有不少人希望由蔣萬安直接出戰更有勝算。未來2年多會發生什麼狀況?賴清德會出什麼險招?盧秀燕是否確定要扛下重任?這是國民黨新主席與支持者必然放在心裡的一大懸念。(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