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若輸 被抄家滅黨還遠嗎?
▲若國民黨在這場戰役中慘敗,其後果將不僅是丟掉國會席次,而是一步步靠近更嚴重的司法追殺,甚至出現實質「抄家滅黨」的危機。(圖/記者李毓康攝)
●文/國際政治評論員
即將到來的「大罷免」投票日,絕對是一場攸關政治版圖與國會力量再平衡的關鍵戰役。然而,這場戰爭不只是民意表態,更是一場生死決戰。若國民黨在這場戰役中慘敗,其後果將不僅是丟掉國會席次,而是一步步靠近更嚴重的司法追殺,甚至出現實質「抄家滅黨」的危機。
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政治現實的邏輯推演。臺灣政壇早已進入體制失衡的高風險時期,任何反對勢力若無法維持基本戰力,最終都會成爲被清算的對象。
對國民黨來說,若連這最後一道防線都守不住,接下來面臨的恐怕將不只是邊緣化,而是體制性消滅。
罷免失利 將被定調爲「民意唾棄」
政治最講究正當性。若反罷免失敗,國民黨勢必會被包裝爲「臺灣社會拒絕國民黨親中路線」、「國民黨阻擋改革」、「藍營政治人物遭民意唾棄」。這樣的政治定義一旦確立,不僅會讓國民黨失去聲勢,更會給執政黨一個進一步清算在野的理由與藉口。
一旦大衆接受「國民黨已經被社會淘汰」這個框架,接下來對藍營的任何調查、約談、起訴,甚至黨產凍結、組織清查,都會被輿論包裝成「合法合理的民主進程」,而非政治報復。
司法追殺 將更全面更無底線
近年來,臺灣司法體系已逐漸展現出高度政治性,檢調與監察體系頻頻對在野陣營動刀。馬英九、韓國瑜、傅崐萁、臺中顏家等藍營要角,幾乎無一倖免,無論有無實質犯罪事證,輿論審判早已定罪在前。
「大罷免」若「大成功」,將意味着反對力量再次遭到社會性否定,司法戰場可無顧忌地進一步被擴大,從中央到地方,從國會到基層,只要是藍營背景的人,都可能被列入調查或約談對象。理由可以很簡單——公職期間疑涉圖利、補助款申請不實、服務處帳目不清、選舉經費疑雲等等,這些灰色地帶從來不缺。
而這樣的司法操作,也不必講求結果,只需製造持續的壓力與恐懼,讓國民黨的人員疲於奔命、無力組織反攻。對手無需讓你坐牢,只要讓你無法動彈,就足夠了。
黨產與資源 將被徹底掏空
國民黨自2000年後即面臨黨產爭議,多次遭到「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追打。民進黨善於運用「轉型正義」之名行資源瓦解之實,不僅凍結帳戶、追查財產來源,還將關係企業、土地、地方資源一一清除。
倘若國民黨反罷免再度失利,勢必被解讀爲民意的背書,黨產清算將升級爲全面「正義」。不僅剩餘資產會被清查,連過去早已處理完畢的個案都有可能被翻案重查。藍營地方黨部、後援會、友好社團,也可能被納入「查水錶」對象。支持藍營的企業與人脈網絡將面臨被點名、被抵制、被斷鏈的壓力。
這種資源的清空與社會資本的斷裂,是比選票失利更致命的系統性瓦解。
▼「大罷免」若「大成功」,將意味着反對力量再次遭到社會性否定,司法戰場可無顧忌地進一步被擴大,只要是藍營背景的人,都可能被列入調查或約談對象。(圖/記者黃哲民攝)
「去藍化」 將進入制度化階段
當選舉失利、司法追殺、資源掏空同時發生,國民黨所代表的「另一種聲音」,將不再有制度內的位置。這時,下一階段政治工程即可被順勢推動:「制度化去藍化」。
可能的操作包括:修法限制政黨募款來源、強化政黨監管法、擴張監察院調查權限、成立所謂「民主防衛機制」,凡是被標記爲「威權遺毒」、「中共代理人」或「不利國安」,都可列入打擊清單。
這類制度設計將名義上維護民主,實際上將國民黨徹底邊緣化乃至非法化。屆時,藍營即使存在,亦僅形同政治樣板,再無實際權力與角色。
緊要關頭 慎防奧步
歷史經驗證明,當情勢緊繃、選戰告急時,某些勢力爲求逆轉,往往不惜鋌而走險。2004年陳水扁「兩顆子彈」事件即在選前一天突發,引發巨大輿論效應,成功扭轉選情;美國總統川普在造勢時遭遇槍擊,更讓其聲勢飆升。
這些事件都提醒我們,在選戰激烈、民心未定之際,突發「意外」事件往往成爲改變局勢的關鍵變數。雖無證據指出罷免陣營將採取類似手段,但國民黨及相關支持者確實有必要提高警覺,避免落入預謀陷阱,也要慎防有人企圖操作同情牌或製造對立來混淆視聽、操弄選情。
國民黨若不反擊 只能等死
面對這一切,國民黨若再以「和平理性」、「謙卑低調」自居,終將自斷生路。國民黨必須清楚認知:這已不是一場選舉爭奪,而是一場全面政治戰爭。
唯一的出路,是動員所有支持者,主動出擊、打破沉默、逆轉氣勢。只有贏下「大罷免」,才能證明自己尚有民意基礎、政治正當性與社會空間。否則,等待藍營的不是重整出發,而是全面肅清。
成敗一役 關乎政黨存亡
臺灣民主的可貴,在於有不同聲音共存與制衡的空間。若國民黨因「大罷免」失利而被制度性清除,那麼受害的不只是國民黨,而是整個臺灣社會的多元與自由。
在這場大罷免中,成敗不只是席次的加減,更關乎在野是否能自保,人民是否還有選擇,體制是否能存續。國民黨若敗,清算將起,臺灣極可能也將邁入真正的「政治戒嚴」。
▼只有贏下「大罷免」,才能證明自己尚有民意基礎、政治正當性與社會空間。否則,等待藍營的不是重整出發,而是全面肅清。(圖/記者李毓康攝)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