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立委赴AIT對話 張競:如履薄冰 避免「朱立倫事件」

AIT處長谷立言25日與國民黨立委會面,討論美臺防衛合作。(取自AIT臉書)

美國在臺協會(AIT)臺北辦事處處長谷立言25日邀請國民黨多名立委赴AIT進行對話,不過,雙方皆以外交辭令簡要帶過,並未透露對話細節,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張競在評論中指出,這類會晤對國民黨而言「戒慎恐懼如履薄冰」,讓人想起朱立倫事件。

張競回顧過去維基解密事件,美國前AIT處長楊甦棣(Stephen Markley Young)曾將與朱立倫的會談內容上報,引發軒然大波,也讓朱長期揹負政治質疑。他認爲,這一次國民黨立委與谷立言會談,自然會提高警戒,避免遺留把柄,成爲美方日後政治施壓的籌碼。

張競觀察,從公開的會晤照片來看,場地並非AIT內部專用的保密會議室(俗稱「The Bubble」),因此機密等級有限,顯示此次會談性質並非最高敏感等級。

他進一步指出,國民黨高層對於此類互動早有經驗,首先「絕不會單刀赴會」,必然集體出席以降低風險;其次,在會前會先確認會後新聞稿的處理方式,避免由對方片面放話製造政治效果。「對話內容外界或許永遠無法得知,但雙方對外釋放的訊息,就是要引導輿論方向,這纔是政治操作的關鍵。」

張競提醒,外界常忽略一點:會後發佈的聲明稿,不是單純重現對話內容,而是雙方事先協調過的「版本」,藉此塑造特定敘事。他強調:「沒有公開說出來的,並不表示沒有發生。」

對於這場對話,他也提出更深層的疑問:執政高層、國安單位是否事先知情?若毫不知情,則必須檢討情報布建是否有漏洞,尤其是在他國駐臺館處與在野黨互動的掌握上,情治單位不可能完全不監控。

張競最後比喻,這場會晤如同一出政治舞臺劇,演員、導演與編劇都清楚流程,觀衆雖看得熱鬧,卻未必理解背後真正脈絡。最後他提醒,在表面消息之外,暗流如何運作,更值得各界持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