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用兵理念增「殲敵於城鎮陣地」 揭仲:務實調整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圖/揭仲提供

國防部月前向立法院提出「發展不對稱作戰之精實成效案」書面報告,宣示國軍臺海防衛用兵理念,增加「殲敵於城鎮陣地」,而成爲「拒敵於彼岸、擊敵於半渡、毀敵於水際灘頭、殲敵於城鎮陣地」。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認爲,國軍在用兵理念上的調整堪稱務實。

揭仲表示,隨着共軍在海空軍、各式遠程精準彈藥與聯合情監偵等方面的成長,已逐漸具備對包括臺灣在內的第一島鏈周邊,實施精確飽和攻擊的能力;影響所及,連美軍日後若要與共軍交戰,都不願讓海空軍主力過早進入第一島鏈周邊。因此,在共軍可能掌握臺灣周邊海空優勢的情況下,國軍要想和二十多年前一樣,在臺灣海峽與臺灣本島水際灘頭就擊退來犯共軍的可能性越來越低,加上臺灣本島西部早已高度的城鎮化,使「國土防衛作戰」和「城鎮防衛作戰」成爲無法迴避的問題。

揭仲接着指出,共軍也正在大力推動「聯合登島作戰」的轉型,日後共軍第一波登島部隊中,搭乘大型運輸機與直升機,實施垂直登陸的比例將大幅提升,以便在空中優勢的掩護下,直接跨越國軍在海岸線的防禦體系,對海岸線後方的重要政軍目標實施全縱深打擊;這也無可避免地將使「國土防衛作戰」和「城鎮防衛作戰」在臺澎防衛作戰中的重要性上升。

揭仲又說,由於共軍武力犯臺的作戰目的,是軍事佔領全臺灣以一勞永逸地解決臺灣問題。因此國軍在用兵理念上的調整,是想在原本以「大陸東南沿海-臺灣海峽海空域-濱海-灘岸」爲殺傷區,所設計之多層次打擊火力的基礎上,再增加由灘岸後方之「縱深地帶及城鎮-淺山城鎮」所構成,另一個向臺灣本島內陸延伸的多層次防禦地帶,以擴大防衛縱深,提升持續作戰能力,不讓共軍達到於短期內佔領全臺灣的目標。

但揭仲也提醒,雖然國軍在用兵理念上的調整堪稱務實,但在防衛作戰計劃、部隊編組與演訓等方面,卻仍然有非常大的改進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