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精神戰力教育將播「國際橋牌社2」 凝聚愛國意識
國軍年度重要演習「漢光41號」實兵演練即將舉行。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軍年度重要演習「漢光41號」實兵演練即將舉行,知情人士證實,國防部7月1日起先進行3天「精神戰力專案教育」,1日將播臺劇「國際橋牌社2」有關國軍應對1996年臺海飛彈危機的軍事戲份精華,藉此鼓舞官兵士氣、凝聚愛國意識。
臺劇「國際橋牌社2」故事背景爲1994年至1996年的臺灣社會,包含1996年臺灣總統選舉、以及1995至1996年臺灣海峽飛彈危機等事件,展現臺灣面臨危機時的「同島一命,死裡求生」精神。
「國際橋牌社2」製作人汪怡昕對中央社記者表示,此次所剪輯的戲份主要是劇中描繪當年駐守馬祖高登島的國軍弟兄,從一開始的日常生活、軍事訓練,再隨着臺海情勢升溫,基層官兵面對兵兇戰危時,不分階級與背景所凝聚的團結精神,弟兄相互掩護、並肩作戰,展現官兵的裝備未必精良,卻仍保持着高昂士氣,誓死捍衛前線疆土。
戰略溝通近期成爲國軍關注重點,國防部長顧立雄26日指出,7月9日至18日舉行的「漢光41號」實兵演練亮點,包括戰略溝通機制運作,希望透過戰略溝通讓民衆強化對國防的支援與信任,深植「有準備更安全」的全民防衛共識。
曾參與設計「精神戰力專案教育」的國軍官員表示,當前國軍文宣工作有如現代戰爭的飛彈攻擊,務求精準打擊,強調目標受衆的效果,而不是美化成效數字或「作給長官看」;國軍精神戰力專案教育行之有年,主要目的是在漢光軍演前,對官兵精神教育和凝聚愛國意識。
這位官員指出,「國際橋牌社2」故事背景爲1995至1996年的臺海危機,貼近官兵的成長背景和生活環境,能引發官兵觀看後產生共鳴,效果遠比播放抗日、戡亂相關影片或課程內容要好,且1996臺海危機與現今一樣,都是中共要干預臺灣的民主自由,而國軍爲了要守護民主自由而努力,藉此讓官兵收看後產生共鳴,產生一起團結、爲守護臺灣民主自由生活方式而戰。
針對國防部在精神戰力專案教育首度播放臺灣戲劇,國防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表示,首先由政策層面觀察,象徵國軍精神戰力的作法多元化、活潑化,不僅可取得更好成效,且可結合民間影視文創產業,公私協力之外併成爲國防服務產業。
蘇紫雲指出,其次是「國際橋牌社2」的軍事戲份以1996臺海危機爲背景,所改寫的情節極爲寫實,特別是以基層官兵的視角刻畫,更容易取得共鳴,且如同經典電影「搶救雷恩大兵」一樣,「國際橋牌社2」跳脫說教模式,不否認單兵面對敵人的擔憂與恐懼,更襯托出孤島無援、卻仍願意同島一命的勇氣,保護家人、保衛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