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持續跨區增援 軍民攜手恢復家園

花蓮縣光復鄉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災,政府與民間持續投入搜救及復原,昨日光復火車站涌進許多充滿愛心的「鏟子超人」前來救災,國軍官兵也持續與居民攜手並肩清理家園,共同展現團結力量。(記者黃一翔攝)

花蓮縣光復鄉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災,政府與民間持續投入搜救及復原,昨日光復火車站涌進許多充滿愛心的「鏟子超人」前來救災,國軍官兵也持續與居民攜手並肩清理家園,共同展現團結力量。(記者黃一翔攝)

國軍官兵在泥濘災區肩背裝備、手持鐵鏟投入救災,全力協助恢復家園。(記者黃一翔攝)

陸軍東指部官兵協助地方民衆搬運生活物資。(記者袁銘駿攝)

化學兵使用加壓水槍,協助居民清除淤泥。(記者劉宸瑋攝)

官兵協助恢復校園,盼還給孩童安全的學習環境。(記者黃一翔攝)

第3作戰區增派官兵,攜帶各式救災裝備前往災區。(軍聞社記者文仁攝)

陸航昨日上午派遣UH-60M黑鷹直升機飛抵花蓮,投入後續搜救任務。(記者張雅淳攝)

陸軍裝甲564旅官兵操作情資管理平臺,掌握無人機飛航資訊。(記者張雅淳攝)

花蓮縣光復鄉災區急需復原,國軍第3作戰區昨日加派關渡、蘭陽地區指揮部等250位兵力、機具挺進災區,持續加入救援行列。連日來,光復地區街頭除了瀰漫刺鼻氣味外,厚重的淤泥、廢棄物與遭洪水吞沒的汽車散落各處。官兵專注清理街道,操作重型機具吊走一臺臺廢棄車輛,展現了國軍始終與民衆站在一起的堅定信念,成爲守護家園、安定社會的堅實力量。

揮灑汗水助災民 當國人最堅強後盾

溼漉漉的泥濘裡,官兵與民衆並肩整理環境,每走不到100公尺,雙腳就像灌鉛般沉重,彷彿在提醒着,復原這條路,比想像中更加艱辛難行。在街道上,官兵與民衆揮汗如雨,揮動鐵鏟清出一車又一車的淤泥,逐戶搬運報廢的傢俱。國軍重型機具轟隆作響,不斷剷起泥沙與廢棄物;拖吊車的鋼索繃緊,將一輛輛車從民宅及泥地裡硬生生拉出。另在已停課一週的光復國中,國軍也動員人力、大型機具加速清理厚重淤泥,期盼還給孩童安全的學習環境。面對如此鉅變,官兵力拚復原,沒有人喊累,因爲在他們心中,無論災害發生在何處,就會有迷彩身影,國軍始終是守護國人最堅強的後盾。

在清理過程中,居民咬緊牙關,對於天災無情儘管心中無奈,但面對前來協力救災、日夜不懈的官兵,眼神閃爍着希望的光芒。一些孩子們依舊在泥水旁追逐嬉戲,大人們則心存感激,低聲向官兵說「謝謝你們!」災區復原的路依然漫長,但正是這些汗水、笑聲與堅毅的背影,告訴大家,面對災後復原,不只展現了軍民同心,彷彿此時此刻「我們都是花蓮人」,堅信一定會盡快從陰霾中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