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在增強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1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趙麗梅 記者 張均斌)基於7月份的經濟數據和對當前形勢的判斷,對2025年下半年經濟走勢有何預測和展望?今天,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對此迴應:“展望下階段,儘管經濟運行中依然面臨不少風險挑戰,但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宏觀政策發力顯效,各方面積極作爲,市場需求擴大,新質生產力發展,市場活力提升,將有力支撐經濟平穩運行,發展質量穩步提升。”
“市場需求擴大有支撐。”付凌暉指出,從消費來看,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成效繼續顯現,消費潛能不斷釋放。1-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8%,服務零售額增長5.2%,都保持總體穩定。隨着擴大商品消費、培育服務消費新增長點穩步推進,將繼續支撐消費擴大。從出口來看,儘管面臨個別國家高關稅影響,但我國外貿經營主體積極拓展多元化市場,貨物出口量增質升,外貿韌性繼續彰顯。1-7月份,我國貨物出口增長7.3%,其中機電產品出口增長9.3%。市場需求的擴大爲經濟平穩運行創造有利條件。
新質生產力積極發展,我國新增長點不斷拓展。付凌暉談到,高技術產業較快增長,對經濟支撐作用持續增強。1-7月份,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製造業分別增長12.8%和8.6%。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在加快,促進了新興行業發展,1-7月份數字產品設備製造、智能無人飛行器製造均保持較快增長。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廣泛應用顯著提升了算力需求,帶動服務器產量大幅增長。
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我國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經濟循環得到改善,外貿發展更具韌性更有活力。
今年以來,更加積極的宏觀政策加緊實施,帶動生產需求擴大,也促進了經濟穩定增長。
“最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佈最新預計,對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上調0.8個百分點,這也反映出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在增強。”付凌暉說。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