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鐵路局:今年動車組平均每天發送旅客近1000萬人

7月21日,國新辦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國家鐵路局副局長安路生會上介紹,鐵路是國民經濟大動脈,是國家戰略性、先導性、關鍵性重大基礎設施,在服務支撐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中起着極爲重要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路網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十四五”以來,高鐵營業里程增加了1萬公里,規劃建設的“八縱八橫”高鐵主框架已經成型,全國19個主要城市羣全部實現了高鐵連通。西部地區鐵路營業里程也快速增長,增加到了6.6萬公里,西部路網越織越密了。一大批現代綜合交通客運樞紐和鐵路貨運物流基地建成投產。這五年,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預計達到4萬億元,有效發揮了鐵路對經濟的推動作用。

二是運輸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大家都比較愛坐的時速350公里的高鐵,現已開通20條,近7000公里。今年暑運,7月1日北京到瀋陽、杭州到長沙實現了時速350公里達速。到目前爲止,北京到上海、上海到廣州、廣州到北京、北京到瀋陽,這些主通道全是時速350公里運行。單日旅客發送量也屢創新高,今年5月1日,最高一天發送旅客2300萬人次。復興號動車組現在開行覆蓋到了31個省市區,今年動車組平均每天發送旅客近1000萬人,佔所有鐵路旅客的八成。

安路生表示,可以說,鐵路客運的骨幹作用越來越凸顯。貨運也一樣,鐵路貨運每天裝車已經超過18萬輛,80%的運力用於煤炭、糧食、化肥、石油等國計民生重點物資,有力保障了國民經濟穩定運行。現在可以自豪地說,以往“一票難求、一車難請”的困境瓶頸已經成爲歷史。

三是區域通達效率進一步提高。這些年,國家鐵路局重點打造軌道上的城市羣、都市圈。安路生指出,京津冀地區已經實現市市通高鐵,實現了核心區1小時通勤圈和相鄰城市之間1.5小時交通圈。長三角地區每天開行動車組已經達到2400列,實現了公交化運營。現在已經形成三個環,大環是從上海到浙江杭州、安徽合肥、江蘇南京再回到上海;中環是從上海到杭州、南京,再到上海;小環是從上海到蘇州、湖州、嘉興,再到上海,每天都是公交化開行,促進了區域化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此外,粵港澳大灣區高鐵里程已經超過3000公里,各種軌道交通方式快速融合,1小時生活圈已經從願景變爲現實。成渝雙城間每9分鐘開行1列高鐵,現在每天來往的人員已經超過100萬人次。目前正在建設的成渝中線高鐵,開通之後將實現以時速400公里運營,到那時成渝之間可以50分鐘通達。

安路生指出,下一步,將持續推動鐵路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爲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鐵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