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審查報告稱建教生機構4年未遭裁罰 臺少盟:2年就有6件

臺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與教團、勞團召開記者會,呼籲在第4次兩公約國家報告審查中,如實呈現我國建教合作實施現況。記者李芯/攝影

第4次兩公約國家報告審查在即,行政院報告中關於「建教生權益保障」的內容,雖稱2020年至2024年並無建教合作機構及學校違反規定遭裁罰,臺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今指出,光是2020、2021年就有6件違法裁罰案。

臺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與教團、勞團今天召開記者會,呼籲如實呈現我國建教合作實施現況,教育部亦應儘速啓動修法,完善僑生建教生權益保障,避免建教生成爲強迫勞動高風險族羣。

臺少盟副秘書長張祐嘉說,建教合作制度原是要讓青少年適性發展、學習一技之長,卻常淪爲不肖業者進用廉價勞力的捷徑,根據教育部2022至2024年「建教生權益保障事項調查」,許多項目早已呈現出勞動保護規定未被落實的情形。以「申請生理假被扣生活津貼」爲例,儘管法條明文禁止,2022年仍有11.3%本國生填答「有被扣」,2023年爲7.5%,2024年還有5%。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法務中心執行長林金財表示,建教生權益保障專法於2013年制定時,就明定勞動條件優於勞動基本法。然而,每年考覈時都會有廠家未達條件,除了誤用勞基法規定安排工作,也有7休1、工時超過8小時、國定假日休息天數不足等情況。呼籲教育部應建置專頁,呈現歷年建教合作學校與廠家違失案例,提供申辦學校與廠家參查。

臺少盟理事長王世欽指出,建教生權益保障法已明訂學校應提供職前訓練,但目前的調查機制較着重於「有沒有依法辦理」,缺乏對「辦理成效」後續的評估,使得學校和廠商提供的訓練品質缺乏明確把關機制。建議政府更積極檢視現行建教合作的辦理品質與成效,並重新瞭解現行評估方法的周延性與有效性。

臺灣勞工陣線秘書長楊書瑋指出,在建教生權益保障部分,僑生的處境與本國學生之間存在明顯落差,舉例來說,建教生依法每日訓練時間不得超過8小時、每星期不得超過40小時,不得於晚上8點後、早上6點前受訓,但教育部數據顯示,本國生、僑生都有超時訓練狀況,僑生違法狀況又高於本國生。

楊書瑋表示,若缺乏有效制度保障,建教生恐成爲強迫勞動高風險族羣,呼籲政府不要讓教育成爲強迫勞動的缺口。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