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郵輪迴歸潮爆發「全年605艘進港」 高雄成長近2倍
▲麗星郵輪探索星號11月16日以母港首航高雄港,並前往日本、越南、菲律賓等地。(圖/麗星郵輪提供)
記者李姿慧/臺北報導
郵輪熱潮升溫,今年國際郵輪預報將達605艘,雖仍未達疫情前高峰,但旅客上看111.9萬人次,較疫情前成長6%,其中高雄港全年預報達107艘次,較113年59艘次大幅成長近2倍。
根據114年國際郵輪預報共有605艘次,其中母港334艘次,掛靠港271艘次,其中基隆港最多,高達448艘次,高雄港其次,有107艘次,花蓮港掛靠港則有20艘次,蘇澳港10艘次,安平港2艘次,澎湖港則有18艘次。今年整體預估旅客上看111.9萬人次,比2019年的105.47萬人次成長6%。
其中高雄港國際郵輪業務迎來亮眼成績,今年全年預報達107艘次,較113年59艘次大幅成長近2倍。下半年更將預計迎接71艘次國際郵輪,含母港航線34艘次及掛靠港航線37艘次,預估可帶來逾10萬人次旅客,爲高雄在地觀光注入人潮與商機,展現積極招商具體成果。
▲歌詩達郵輪莎倫娜號10月份將於高雄港展開母港航程。(圖/港務公司提供)
其中海洋富士號將於9月25日首航高雄港,飛鳥二號則於12月30日靠泊高雄港,且將會首次待在高雄港迎接新年,未來更規劃於115年擴增掛靠高雄港航線,展現臺灣港務公司赴日招商成果。
此外,太魯閣國家公園受113年0403地震損壞嚴重,經修復,已在今年7月1日重新開放遊客進入太魯閣臺地及遊客中心、天祥遊憩區、西寶以西之景點、崇德遊憩區、同禮部落、山海聚落小旅行等景點。部分受災嚴重區域如中橫公路沿線的長春祠、砂卡礑步道、燕子口、布洛灣、錐麓古道與九曲洞等地,尚在進行地質評估與復建作業,仍處封閉狀態,暫不對外開放。
不過花蓮仍有其他景點吸引國際旅客,大型國際郵輪如11.5萬噸級鑽石公主及8.3萬噸級威士特丹將於115年陸續重返花蓮, 預估每航次將帶來數千名旅客。
另花蓮港今年也迎接10艘國際郵輪,其中5航次爲探索型郵輪,4月17日到港的第一艘國際郵輪星凝天蝕2號(SCENIC ECLIPSE II)就是探索型郵輪,該郵輪接連於6月19日及6月21日密集三度到訪花蓮港,旅客對花蓮的天然景色及原住民文化留下深刻印象。
▲日本商船三井株式會社所屬的「日本丸郵輪」113年6月30日首次造訪蘇澳港。(圖/港務公司提供)
另外蘇澳港旅運中心自113年6月正式啓用以來,逐漸成爲國外郵輪業者注目的新興靠泊選擇。近期已有多家郵輪公司與旅行業者陸續前往宜蘭踩線,實地勘察港區與周邊景點。
根據統計,113年蘇澳港共接待1,238位國際旅客,另配合蘇花海運疏運完成7,589人次的國內旅客運輸。展望114年,預計有5艘國際郵輪靠泊,總旅客人次可望突破3,2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