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小學堂/美中算力爭霸 拉攏各國選邊站
美國企業在境外打造多座資料中心,圖爲微軟在芬蘭基爾科努米的新資料中心施工地點,攝於今年三月七日。路透
紐約時報報導,人工智慧(AI)算力在世界各國分配不均,已讓全球分裂成兩個陣營:一邊是仰賴中國大陸的國家、另一邊依靠美國。美中兩國控制大部分資料中心,也正利用其科技優勢來發揮影響力。
兩強角力 佈局中東、東南亞
美國現任川普政府和前任拜登政府,都藉由貿易限制,來控制哪些國家可購買高效能AI晶片。中國則用國家支持的貸款,鼓勵資料中心和中國企業網絡設備的銷售。相關作法在東南亞、中東的影響尤其明顯。
二○一○年代,中國企業就透過官方訪問和慷慨融資等方式,進軍美國在中東的兩個關鍵夥伴、沙烏地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科技基礎建設。美國則設法利用其在AI的優勢加以抵制,例如拜登政府任內,一家阿聯公司曾承諾排除中國科技,換取從輝達、微軟等美國科技巨頭取得AI科技。
川普五月訪問中東期間,也簽署幾項額外協議,讓沙國和阿聯更進一步取得美國晶片。同樣的角力也在東南亞上演;亞馬遜、輝達、谷歌、阿里巴巴、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等美中企業,正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打造資料中心,以向亞洲各地提供服務。
美國仍領先全球。紐時引述英國牛津大學學者的資料指出,美企在美國境外建造六十三座AI運算樞紐,中企則打造十九座。儘管中國致力產出與美企競爭的晶片,中企在中國海外營運的資料中心僅三座不是使用輝達晶片。
算力自主 多國盼打造主權AI
許多國家擔憂AI能力集中部分國家,正致力縮小差距。他們端出土地和更便宜能源,並加快覈准相關開發許可,也利用公共資金等資源來購買晶片、建造資料中心,希望打造提供本土企業和機構使用的「主權AI」。
印度政府正提供算力相關補貼,扶持打造精通印度境內多種語言的AI模型。在非洲,幾個國家政府正討論合作設立非洲區域運算中心。巴西承諾爲AI計劃投入四十億美元,巴西總統魯拉去年提出該計劃時說,「與其等AI從中國、美國、南韓、日本過來,爲何不擁有我們自己的?」
即使在歐洲,當地也日益擔心大部分資料中心是由美企控制。歐盟二月宣佈將領投五百億歐元,加上歐洲產業及投資者承諾投入一千五百億歐元,共兩千億歐元投資AI發展,內容包括要在歐盟成員國境內新建資料中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