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亞洲開發中國家GDP恐全傷 只有一個地方例外
根據亞行最新出版的亞洲開發展望(Asian Development Outlook)報告,亞洲發展中國家的GDP在2025年時,估小幅降至4.9%,增幅是2022年以來最小的。倘若跟2024年5%的成長率相比,2026年恐怕會掉到4.7%。
亞行指出,這些GDP預估值是在美國上週公佈新的輸美關稅之前做的。萬一又有新個政策或決定要全部實施的話,亞洲開發中國家的經濟成長預測,還是會繼續下修。
亞洲開發銀行所謂的還在發展中的亞洲國家,最西邊從歐亞邊境的喬治亞(Georgia)開始算起,最東邊到南太平洋島國的薩摩亞(Samoa )爲止,全部有46個亞太國家,但是,不包括日本、澳洲以及紐西蘭。
亞行表示,美國政府新關稅政策的最終影響性還不能確定,因爲涉及的範圍與實施的時間,有可能會因爲談判、延後或豁免而改變。再者,若美國再加碼或用更強烈的方式來報復,影響力肯定會更大。至於其它負面效應,還有全球投資腳步放慢、貿易成本大增,以及供應鏈大亂等。
亞行預估,中國大陸在2025年的GDP爲4.7%,低於2024年的5%,到了2026年可能只剩下4.3%。在2018年中美貿易大戰受益的東南亞,預計今明兩年的經濟成長率,大概都是4.7%,應比2024年的4.8%稍微少一點。
不過,區域內有印度、巴基斯坦以及孟加拉等國的南亞,因內需強勁,2025年GDP可望上看6%,2026年6.2%,皆高於2024年的5.8%。另外,全球對半導體持續性的需求,可望支撐亞洲開發中國家的經濟成長。
亞行指出,因原油以及其它原物料售價下跌,預估該區通膨將從2024年的2.6%,降到2025年的2.3%,2026年再降至2.2%。這樣子的話,區域內各國央行應可繼續實施貨幣寬鬆政策,雖然聯準會表示,目前可能會在一段較長的時間內保持利率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