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盤後重磅財報:應用材料
受此打擊,應材週四盤後股價重挫14.04%,報161.82美元。
●財報&財測
應材公佈2025會計年度第三季(截至7月27日止)營收年增8%,爲73.02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優於市場預估的72.2億美元。經調整後每股盈餘年增17%,爲2.48美元,優於市場預估的2.36美元。
就主要事業部門來看,半導體系統營收年增10.2%,爲54.27億美元;其中,晶圓代工、邏輯與其他半導體系統佔比達69%,低於前一年前同期的72%。DRAM設備營收佔比爲22%,低於前一年前同期的24%。快閃記憶體設備營收佔比從4%擴大至9%。
主要市場方面,中國是晶片業的重要市場,也是應材最大的收入來源,第三財季佔應材總營收35%,較前一年同期的32%提升。臺灣的營收佔比從17%升至25%、日本從8%升至10%、美國自16%下滑至9%、韓國持平於16%、歐洲的佔比從5%降至2%、東南亞市場的營收佔比從6%降至3%。
應材預估第四財季營收爲67億美元加減5億美元、經調整後每股盈餘爲2.11美元加減0.20美元,不及市場預估的營收73.2億美元、經調整後每股盈餘2.38美元。
●法說會
川普總統持續進行的關稅談判和對中國祭出的某些出口限制使預測經濟走向變得更加困難,進而衝擊應材等晶片製造設備供應商的新訂單。
全球最大晶片製造設備廠、荷蘭艾司摩爾(ASML)7月初曾警告,由於在美國建廠的晶片製造商縮手觀望關稅的影響明朗化,該公司的營收可能無法在2026年實現增長。
應材財務長Brice Hill在聲明中表示,出於兩大原因,我們預期第四財季營收下滑:中國正在去化產能,以及受市場集中和晶圓廠時程影響,頂尖客戶的需求呈非線性波動。
美國政府進一步收緊對先進半導體制造設備出口中國的限制,導致應材、艾司摩爾等公司無法向中國客戶銷售最先進的設備。
應材表示,在中國,晶片製造商暫停了採購新設備的下單,以吸收最近擴張的成熟製程晶片產能,這類主流晶片用於汽車、工業和其他日常電子產品。
CFRA Research資深分析師Brooks Idlet表示,此前許多半導體制造設備廠都已展現意外強勁的中國業務,但也都警告可能回落,然而應材季報呈現的波動性大很多。
應材表示,第四財季財測所假設的是美國政府沒有批准應材出口中國的許可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