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美國貿易協議黯淡 歐盟可能加大報復
一名外交官表示,包括德國在內,越來越多歐盟成員國正在考慮採取大範圍的「反脅迫」措施,在沒有達成協議的情況下,讓歐盟可以針對美國服務業限制參與公共招標。
歐盟執委會原本有望達成協議,其中歐盟依舊承擔10%關稅,但必須作出一些讓步。
但是在美國總統川普威脅要在8月1日課徵30%關稅,以及歐盟貿易專員塞夫科維奇(Maros Sefcovic)上週在華盛頓與美方進行談判之後,這種希望就破滅了。
據瞭解,塞夫科維奇曾表示,30%關稅在事實上將禁止了美歐之間的貿易。
該名歐盟外交官說,在談判期間,美方曾提出不同解決方案,包括高於10%的基準稅率。
歐盟外交官員表示,歐盟國家的情緒已經發生了轉變,儘管「談判」仍是他們的首選,但是他們也更願意作出「迴應」。
關於歐盟使用「反脅迫」工具(ACI)的討論也在增加,該工具允許歐盟對向成員國施加經濟壓力的第三國,實施報復措施。
該工具將允許歐盟打擊美國服務業貿易,限制美國服務業進入歐盟金融服務市場,和限制參與歐盟公共招標。
可能的措施還包括限制美國投資,限制智慧財產權保護,以及限制美國化學品或食品在歐洲的銷售。
法國一直主張使用ACI,但其它國家持保留態度,認爲這是一種「核選項」,影響重大。
ACI也可能採取措施,影響對歐盟有貿易順差的服務業,包括數位服務供應商亞馬遜、微軟、Netflix或Uber。
「反脅迫」工具也可能限制來自美國的直接投資。美國是歐盟的最大外國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