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淪過街老鼠?美股七巨頭兩年來最慘
這七巨頭在連續大漲兩年後,現在卻帶領着美股主要指數一路下挫。在七巨頭中,輝達、特斯拉、Alphabet、亞馬遜、Meta和微軟這六檔的表現都已落後標普500指數約1%。本季只剩下兩週就結束,科技七巨頭相對於標普500指數,恐將創下自2022年第四季以來最差的表現。
週二Meta下跌3.73%,收在582.36美元,過去1個月來的慘淡表現使其今年來股價轉跌約0.5%,成爲七巨頭中最後一檔中箭落馬、今年做白工的重磅科技股。
上週,高盛首席美國股票策略師David Kostin將標普500指數到今年底的預測從6,500點下修至6,200點,並在報告中將「科技七雄」變成「科技七寇」(Maleficent Seven)視爲標普500指數今年以來陷入掙扎的原因。
Kostin表示,今年截至3月11日,標普500指數下跌,有一半以上都是七巨頭的「貢獻」,這與2024年形成鮮明對比,當時市場一半以上的漲幅來自同樣這七檔股票。
投資人擔心經濟成長放緩和川普關稅可能造成衝擊,給市場帶來壓力。此外,投資人也開始質疑大型科技公司不斷膨脹的AI支出,以及最終這些投資能否在未來轉化爲獲利。中國新創公司DeepSeek宣稱以極低的成本開發出極具競爭力的AI模型,加劇了投資人的疑慮,並導致輝達等熱門AI一度大幅拉回。
標普500指數的問題在於,如果七巨頭下跌力道超過其他493檔股票,那麼這七檔股票巨大的市值權重將導致該指數其他成分股也隨之走跌。科技七雄目前合計佔標普500指數市值約30%,與在2024年的佔比高峰(約35%)相差不遠。
過去一個月來,等權重標普500指數的表現較市值加權型標普500指數高出4個百分點,反映在最近這波拋售中,這些巨型股首當其衝。換句話說,科技七雄的走勢,也成爲股市能否反彈的關鍵。
花旗美國股票策略師Scott Chronert表示,要市場開始反彈,就需要廣泛的題材,但也需要七巨頭做出貢獻。這幫在過去幾年來引領標普500指數成分股獲利成長的科技巨頭,其「結構性成長因素」仍然完好無損。
BMO Capital Markets首席投資策略師Brian Belski也呼應Chronert對七巨頭的看法,「也許這些科技股是有點衝過頭,但到頭來,這些都是決定美股成長軌跡的怪獸級公司,它們不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