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機構預測中國經濟增速不及5%?發改委主任鄭柵潔:我們有底氣!

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3月6日下午3時,在梅地亞中心新聞發佈廳舉行記者會,邀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鄭柵潔、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商務部部長王文濤、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吳清就發展改革、財政預算、商務、金融證券等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美國國際市場新聞社問:《政府工作報告》已經明確了2025年中國經濟發展預期目標,而一些國際機構的預測爲4.6%—4.8%左右。請問您如何看待中國經濟形勢?今年5%左右的目標能否實現?國家發改委將如何推進相關工作?

鄭柵潔對此表示,現在各種機構預測很多,我們也關注到相關預測。同時,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在增加,內部也面臨國內需求不足、部分行業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等問題。但我們覺得,這些困難挑戰都是前進中、發展中的困難,都是能夠克服解決的。

他強調,綜合分析,中國製度有優勢、市場有潛力、企業有活力,更重要的是有直面風險挑戰的勇氣、有解決問題的底氣,所以今年實現5%左右的目標有基礎、有支撐、有保障,我們對此充滿信心。

鄭柵潔說,今年5%左右的預期目標,是黨中央國務院經過綜合研判、科學論證、系統平衡穩慎提出的。我們爲此也作了充分準備。

他表示,經濟發展是個連續過程。過去一年,中國經濟展現了強大的韌性和活力,經歷了前高中低後揚的態勢,交出了難能可貴、成色十足、令人滿意的成績單。特別是黨中央審時度勢,實施部署一攬子增量政策,爲勝利完成目標發揮了決定性作用。主要有四個特點:

第一,增量大。去年的經濟總量已接近135萬億。從世界經濟發展情況看,我們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從一年增量看,我們形象地說,相當於一個上海的經濟總量還多。從國際上看,這個增量,相當於全球排名在第20左右的國家的經濟總量。

第二,質量高,新動能快速成長。我想用一組數據說明:我們的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三新經濟增加值佔總量的比重已超過18%,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了8.9%,比規上工業增速高了3.1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去年產量超過1300萬輛,佔全球新能源車產量60%以上;集成電路產量出口超過1.1萬億,也創下歷史新高;全社會研發支出超過3.6萬億,增長8.3%;國內擁有有效發明專利的企業近50萬家,增長16.1%。這些數據都很亮眼,而這些簡單枯燥的數字,實際上反映了經濟增長的質量。

同時,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也在顯著加快。尤其是民營經濟的活力動力在不斷增強。民營經濟出口去年佔64.7%,又提高了1.4個百分點;製造業民間投資、基礎設施民間投資分別增長了10.8%和5.8%,明顯高於投資的平均增速。

第三,基礎牢。去年的糧食產量突破1.4萬億斤,再創歷史新高,可以說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能源保障更加有力,重要資源儲備體系更加健全,社會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持續提升。

第四,勢頭好。戰新產業、未來產業領域的核心技術都實現了新突破。集成電路、人工智能、航天航空、生物醫藥、海洋、新材料等產業快速發展,新的增長動能正在加快形成,經濟向好態勢趨勢更加明顯。

從宏觀層面看,這份成績單貫徹落實了黨中央關於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大政方針,爲今年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上觀新聞·解放日報原創稿件,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作者:朱珉迕 吳頔 周程禕 顧傑 林子璐 曹飛

微信編輯:皮小姐

◢ 猜你喜歡↓↓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