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火線/橄欖樹下:巴勒斯坦流的並非奶和蜜,是鮮血
▲加薩一名婦人抱着骨瘦如柴的孩子,感受到生命似乎已逐漸走到盡頭。(圖/路透)
文/朱錦華
歷史的功用之一,是提醒人類過去曾經是多麼的愚蠢和殘忍,希望大家鑑往知來,別再重蹈覆轍。但有些人就是無法或是不願記取教訓;例如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和支持他的極右派。
猶太人自認是「天選之人」,自有其優越感。但是這個民族的命運,是極其坎坷悲慘的。公元135年,猶太人第三次反抗暴政起義失敗後,當時的羅馬帝國皇帝哈德良下令將全部猶太人驅逐離開巴勒斯坦,開始了猶太人亡國離鄉、以及接下來長達1800多年的「民族大離散」(Diaspora)命運。
▲加薩走廊成千上萬的巴勒斯坦人面臨大範圍饑荒威脅。(圖/路透)
猶太人的苦難,在上個世紀的1930、1940年代達到最高峰。二戰後曝光:有高達600萬名猶太人慘遭納粹屠殺。此一悲慘事實振興了在19世紀末崛起的「猶太復國主義」,最終促成1948年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建國。 但是屹立至今天的以色列,由於他們對加薩地區內300多萬名巴勒斯坦人的種種暴行,已經耗光了世人們對猶太人的同情。
歷史悲劇經常重演;但有時候角色易位,被迫害者翻身變成加害者;例如以色列。悲劇的畫面竟是如此的熟悉:80年前被解放的納粹集中營裡、骨瘦如柴的猶太兒童影象,如今在加薩赫然重現。只不過,身分換成了巴勒斯坦兒童。
▲納坦雅胡以他的「惡魔政治學」挾持着以色列。(圖/路透)
納坦雅胡和他的同流者以「生存權危機」(土地太小以及敵人環伺)爲由,抓着哈瑪斯盲目發動恐攻的機會,掃蕩加薩。經過多輪的狂轟濫殺,如今更進一步使用類似圍城的做法,切斷外界援助,要把留在加薩的300多萬名巴人活活餓死,引發「對巴人進行種族滅絕」的指控。
而「種族滅絕」,不也正是昔日猶太人被納粹強加在他們身上的相同迫害嗎?難道說,昔日600萬猶太人被屠殺是種族滅絕,今天「只不過」要殺300萬名巴人(迄今在加薩被殺的巴人逾5萬人,當中半數是婦女及兒童),所以就不算是種族滅絕?
▲加薩最新慘況,15歲少年瘦成皮包骨 。(圖/翻攝 央視)
美國川普政府指控國內一波波抗議此事的示威,是「反猶活動」。事實上,這跟歐洲上千年來的反猶活動是不同的。歐洲人反猶,是因爲彼此宗教信仰不同(猶太教不認同耶穌是神之子和教世主)、以及猶太人不合羣、又太會賺別人的錢。但今天在美國校園及多處地方爆發的示威,並非反猶、而是反納坦雅胡和以色列極右派對巴人種種慘無人道的行爲!
國際刑事法院已認定納坦雅胡在加加薩犯下戰爭罪及危害人類罪,並且在去年5月20日對他發出逮捕令。聯合國安理會及大會先後以壓倒性票數通過要求加薩戰爭停火、並且對巴人提供援助的議案。然而,美國的代表卻先後投下否決和反對票。如此漠視人命的國家,還配稱「美」國嗎?
世人普遍視橄欖枝象徵和平。諷刺的是,漫山橄欖樹的巴勒斯坦,卻遲遲看不見和平。《聖經.舊約》裡形容,迦南美地是一處流着奶和蜜的地方。今天被稱爲巴勒斯坦的同一處地方,流着的卻並非奶和蜜,而是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