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共建命運共同體 打造亞洲美好家園

曲和

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將於3月25日至28日在海南博鰲舉行。本屆年會的主題是“在世界變局中共創亞洲未來”,表達了地區各國在當前國際格局大變革大調整背景下求和平、尋穩定、覓增長的共同心聲,各方對此高度關注。據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張軍介紹,已有不少國際和地區組織負責人、部長級高官、世界五百強企業家、知名專家學者確認與會。

當前國際格局的一個顯著特徵是變亂交織。一方面,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持續上升,地緣衝突仍未停歇,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盛行,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全球性挑戰層出不窮。以人工智能爲核心的“工業4.0”引發發展鴻溝擴大的擔憂,全球治理的公平性、公正性與有效性面臨新課題。另一方面,全球南方羣體性崛起,經濟總量全球佔比已超40%,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0%,成爲維護國際和平、帶動世界發展、完善全球治理的關鍵力量。特別是擴員後的金磚國家集團在全球政治和經濟事務中的影響力顯著提升,戰略自主更加從容。

亞洲居住着世界上約六成人口,經濟總量佔全球比重超35%,文化多元,文明多樣。過去數十年,亞洲發展成爲最具活力的地區,最主要的經驗就是保持總體穩定,地區國家致力於發展,積極倡導和諧相處、合作共贏。一是維護和平穩定、增進睦鄰友好。和平彌足珍貴,穩定來之不易,睦鄰友好才能共同發展,對抗對立只會相互消耗。二是尊重多樣文明、堅持求同存異。歷史充分證明,只有充分尊重各國人民自己選擇的發展道路,才能將多樣性轉化爲交流合作的內生動力。三是堅持開放包容、分享發展機遇。順應經濟全球化大勢,推動區域經濟合作,發揮各自優勢,共享發展成果。這些寶貴經驗值得銘記於心並在未來繼續堅守。

身處世界大變局中,亞洲未來向何處去?在十年前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習近平主席着眼新時期新形勢,提出“邁向亞洲命運共同體”,得到亞洲各國積極響應。亞洲命運共同體意識的增強是本地區穩妥應對百年變局、應對世紀挑戰、抵禦外部混亂的重要法寶。站在人類發展的十字路口,亞洲國家要當好主人翁,把握自己的命運,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共同落實好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走好共建命運共同體的正確道路。

中國的發展繁榮始終與亞洲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70年前,中國同其他亞洲國家首倡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共同推動國際秩序朝着更加公平正義的方向發展。中國踐行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積極支持參與東亞區域合作,不斷深化同中亞國家務實合作,同周邊17國達成構建命運共同體共識,同周邊25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是18個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共建和平家園、安寧家園、繁榮家園、美麗家園和友好家園取得重要成果。

當前,我們正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中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繼去年順利實現預定經濟增長目標,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設定5%左右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將爲亞洲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動力。

博鰲亞洲論壇於本世紀初由29個亞太國家共同發起成立,迄已走過二十四載,是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加速、亞洲命運共同體意識增強的重要標誌。論壇是加強對話、增進理解、促進合作的重要平臺,期待本次年會能夠爲凝聚亞洲共識、傳播亞洲聲音、促進亞洲合作提出更多新理念、新成果,鞏固亞洲作爲和平穩定的綠洲和全球發展的高地,爲人類文明進步不斷作出新的貢獻。

(作者是國際問題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