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格局面臨挑戰 臺灣應留意「雅爾達會議」是否重演

▲政大國關中心「解析2025年中共全國兩會」座談會。(圖/記者陳冠宇攝,下同)

記者陳冠宇/臺北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之後,既有國際格局再度面臨挑戰。有學者表示,當年大國(美英蘇)於雅爾達會議劃分勢力範圍,中小國遭到犧牲;如今臺灣應該留意美中是否也會進行協商及劃分勢力,讓雅爾達會議情境重演。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今(6)日舉行「解析2025年中共全國兩會」座談會,政大東亞所特聘教授兼國關中心主任王信賢,以及政大政治系、東亞所特聘教授寇健文出席會議,分析大陸對臺政策及美中臺關係。

寇健文解讀,現階段中共對臺政策目標是「祖國完全統一」,而非只是「祖國統一」,這意味着北京期望兩岸達成統一後的情況,比較像是港版國安法通過之後的香港,而不是1997年迴歸之初的香港。

未來大陸對臺手段方面,寇健文認爲將是「威嚇」與「單邊吸納」並重。他解釋,當前大陸對臺「軟的一手」是所謂的「融合發展」,但實際效果是「單邊吸納」,希望臺青臺生到大陸就學就業、成家立業,慢慢依附於大陸的社會經濟體制內。

也因此,今年李強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完善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意涵即是對臺進行「單邊吸納」。

▲政大政治系、東亞所特聘教授寇健文。

王信賢則認爲,在大陸處理對臺政策當中,美中關係是上位概念,當前美中關係未定之下,大陸對臺「按下暫停鍵」。此外,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涉臺部分是「行禮如儀」,較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幾次涉臺表述中,反獨與反干涉都放在經濟社會融合之前。

國際情勢丕變,寇健文另提到,從美烏互動、美俄談判過程中,讓他聯想到雅爾達會議,當年美國、英國、蘇聯領導人討論二戰後世界新秩序與利益分配,特徵是:大國協商合作、劃分世界勢力範圍、中小國被妥協犧牲。

當年,中華民國是雅爾達會議的犧牲者,寇健文指出,換到現在時空來看,美中(中國大陸)是大國,在美中抗衡大結構不會改變之下,臺灣要留意他們會不會也有協商及對於勢力的劃分,也就是當時的場景與世界格局走向是否在今天重演。

▼政大東亞所特聘教授兼國關中心主任王信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