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電競之都,深圳缺啥|城市遊戲⑫

張書樂 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

上海、廣州、深圳,

誰能勝出?

電子競技強不強,對於一個大都市而言,或許和留住年輕人有關。

畢竟,電子競技是年輕人最喜歡的體育項目之一,直逼三大球。

於是,上海要搞電競,深圳要玩電競,廣州也在電競上下注。

就在2025年,深圳隔壁的廣州就發了狠。從匯聚8支中外戰隊的《決勝巔峰》國際巔峰杯,到英雄聯盟手遊聯動螢火蟲動漫遊戲嘉年華,再到廣州塔打造“無限”奪金戰場……

單單是一個五一假期,廣州就至少爲廣大遊客和愛好者準備了三場遊戲盛宴。

當地媒體還自豪地報道稱,《決勝巔峰》國際巔峰杯的落地,標誌着廣州在全球電競版圖中從參與者向引領者的角色轉變。

這一系列的對臺戲,或許也讓早就在電競之都上大做文章的深圳如芒在背。

畢竟,就算中國電競之城能上演“雙城記”,也不可能距離太近。

不過,據上海交通大學文化創新與青年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徐劍團隊發佈的《2023全球電競之都評價報告》顯示,深圳位列全球第11名、中國第3名。

對於深圳而言,電競之都萬事俱備,還欠東風。

在產業鏈上,以騰訊爲代表的電競遊戲研發、運營、授權企業;以努比亞紅魔電競手機、雷柏和鐳拓電競外設爲代表的設備製造商;以超競深圳實訓中心、兜兜電競爲代表的教育企業;以企鵝電競、小象大鵝爲代表的直播企業,初步構建了電子競技上、中、下游全產業鏈。

在電競遊戲上,數據顯示,騰訊落戶的南山區一地,遊戲電競產業營收規模已超千億元,約佔全市的80%、全省的50%、全國的40%。

在居民年齡上,作爲全國最年輕的超大城市,深圳常住人口平均年齡不到33歲,年輕化的人口結構爲深圳發展電競產業提供了更大市場和優勢。

在人才吸引上,深圳作爲電競遊戲產業的龍頭,更是來勢強勁。

2021年,國內迎來了首批電競專業的畢業生,其中一大部分都流向了深圳。

同一年,據58同城發佈的《2021年電競行業人才從業現狀及發展研究報告》顯示:

從城市維度來看,從業者以深圳、上海、北京、成都和重慶五座城市最爲集中。

其中,深圳以14.7%位居榜首。

然而,國際電競之都必須有大型賽事和優質俱樂部來託舉,這恰恰是深圳所欠缺的。

據《2024年中國電子競技產業報告》:2024年,中國電子競技線下賽事舉辦城市中,集中分佈於華東、西南地區。上海持續成爲舉辦電子競技賽事數量最多的城市,佔全國的17.8%,成都位居第二,佔全國的15.3%,再次爲杭州、北京,佔比分別爲7.3%和6.5%。

同時,截至2024年年底,我國目前可查詢的電子競技俱樂部共有195家,較去年有所增加。

擁有10家及以上電子競技俱樂部的城市有上海、北京、廣州和杭州。

上海市的俱樂部數量繼續排在首位。

兩個前四強,第一名都是上海,而深圳都榜上無名,這也讓深圳這個致力於打造“國際電競之都”的城市,多少有些難堪。

而在同期發佈的《2025年中國電子競技行業市場前景預測研究報告》中,2024年這兩項指標裡,前者是10名之後的其他,後者是排名老六。

深圳缺什麼?

深圳對自己也有清晰的認知。

2024年《深圳晚報》的一篇題爲《深圳建設“國際電競之都”喜訊不斷,但場館及賽事不多成爲短板》的報道就指出:相

較於其他城市的專業電競場館,深圳電競大賽多在體育場館等場所舉辦。上海有可容納18000人的東方體育中心,這是LPL賽事的主要場地之一;北京有中國電子競技運動館,該館擁有國際一流的轉播設備和對戰平臺;杭州有國內首座亞運會賽事標準的專業電子競技場館——杭州電競中心;成都則有量子界電競中心。

該報道還感嘆道:本土誕生的電競俱樂部甚至存在流失到其他城市的情況。

這或許就成了深圳的軟肋,但並非不可彌補。

畢竟,花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難題。

困擾深圳電競“深發展”的真正難題,是什麼?

首發陣容,火力不足恐懼症。

刊載於《人民郵電報》2025年6月10日《樂遊記》專欄4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