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應材盤前暴跌14% 反映中國需求疲軟
該家來自加州矽谷的公司在發出警告之前,歐洲同業艾司摩爾(ASML)也曾發出類似警告。
執行長Gary Dickerson在公佈財報之後的電話會議上說,短期內,市場能見度降低,不確定性增加。他並指出,「動態的政策環境」對半導體產業具有廣泛影響。
中國市場是應材在七月的最大營收來源,佔該公司總銷售的35%。但由於美國出口管制,對晶片製造設備供應商的新訂單造成壓力,中國的風險日益加大。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策略師在一份報告中表示,不論是地緣政治或是週期性影響,中國市場的波動性,嚴重影響了(應材)的核心獲利可預測性。
根據LSEG數據,應用材料預計第四財季營收爲67億美元,上下浮動5億美元,低於分析師之前預期的73.3億美元。同時公司預計的獲利,也低於預期。
摩根大通分析師們指出,中國需求放緩和主要代工客戶訂單不穩定,更多地反映出支出的時機,而不是結構性問題。
今年以來,應材股價上漲15.7%。同時之間,那斯達克升12.5%,標普500漲10%。
應財也公佈第三財季營收年增8%,達到73億美元,超過預期的72.2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