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印度想頂替中國製造業 目前難矣
之前有媒體報導,蘋果決定擴大在印度的產量,目標是未來幾年在印度生產全球約25%的iPhone手機,並減少依賴中國大陸。目前,蘋果約90%的手機都是在中國大陸組裝的。但川普卻告訴蘋果執行長庫克,不希望在印度生產。
對蘋果來說,把產線從中國大陸拉到美國,而不是印度,其實是有可能的,但蘋果實際上卻不太可能這麼做。美國銀行(BofA)指出,如果蘋果真的把組裝產線搬到美國,因爲美國人事費用較高,iPhone組裝成本應會增加25%。這還指部分零組件已在美國境外做好,例如相機等。
舉例來說,iPhone 16 Pro Max基本款的零售價格爲1,199美元,倘若在路易斯安那州買,還需要繳125.9美元的地方稅( local taxes)。換算下來,在美組裝跟測試的話,消費者只會多花160美元。
每支iPhone都是由蘋果國外各家供應商,共僱用約140萬名員工努力工作的結晶。美國銀行表示,如果蘋果把最後的組裝業務移到美國能成行的話,除非在全球各地製造的零組件都不再課徵輸美關稅。
技術上來說沒什麼問題,但美國銀行認爲,生產線搬回美國是一個非常大的工程,就算現在開始做,也應該需要很多年才能完成。不過,除非川普的新關稅政策成爲美國政府永久性的規定,否則短期內蘋果不太會把製造的工作移到美國。
鋒裕匯理資產管理(Amundi Asset Management)表示,無論是供應鏈還是製造業,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打造起來。以越南爲例,一定要先在基礎建設上投入大筆資金,燈要會亮,道路要有,卡車也必須及時會到。
鋒裕匯理認爲,印度在發展全球製造業能力這一塊,還是在非常早期的階段。印度的勞動成本較低,但不代表外資可以把生產基地蓋在印度。整體人事費用低,但每單位的人力成本卻不低,因爲達不到足夠的生產力。
智庫GTRI(全球貿易研究倡議)表示,就算印度能拿到更多iPhone組裝業務的單,但印度政府獲得的利益也有限。目前,印度每產出一支iPhone只能賺 30美元,但這些錢大部分都被視爲補貼金,然後又迴流到蘋果的口袋。
有位印度前貿易談判代表直言,如果蘋果的生產線從印度遷走,印度就可以趁機升級產業,例如,可以從單純的裝配作業,升級到包括晶片、顯示器或電池等。因此,可吸引更多外資來投資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