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擬發展「電偵型」騰雲無人機 與美製MQ-9「高低配」
國防部重要軍品採購清單內列出電子偵察模組,疑似要打造「電偵型」騰雲無人機,圖爲騰雲二型無人機。(中時資料庫)
美軍售我空軍4架MQ-9B無人機,將於2026、2027兩年逐批完成交付,全案總經費達到217億餘元,但中科院發展大型無人機計劃仍持續加緊腳步。國防部上月底公告「國防產業發展條例列管軍品清單」中,2027年、2028年將耗費6000萬元採購2架「大型復材機體」,另編列5500萬元籌獲2件「電偵接收模組系統」,應是爲了發展電偵型無人機所採購,顯見4架MQ-9B能量仍不足,國防部朝加速國造方向邁進。
目前中科院研製的無人機中,以「騰雲」無人機爲最大型機種,之前多次遭民衆目擊在臺東與花蓮進行試飛,甚至已經完成繞臺能力。
國防部去年底表示,中科院騰雲無人機完成3次研發測評、銳鳶2型通過測評及精進項目驗證、紅雀3型已完成測評報告送海軍備查;後續依軍種需求及國防預算配賦進行量產,以提升國防整體戰力。
根據國防部7月31日公佈「國防產業發展條例列管軍品清單」,中科院擬在2027年、2028年斥資6000萬元採購2架「大型復材機體」,機身須接受超音波測試、雨淋測試;並計劃引進2件「大型無人機電偵接收機」,疑似安裝在大型無人機電偵接收的模組系統,讓外界好奇,未來騰雲無人機是否將發展出電偵型?
由於MQ-9B「空中衛士」是先進的海洋巡邏及反潛作戰平臺,「空中衛士」可透過衛星在所有天氣狀態下高空飛行最長達40多小時,並安全融入民用空域,使聯合軍種與民事當局在世界任何地方實現實時態勢感知。
中科院目前研發中的騰雲無人機,主要也是推動中高空長程腳色,但依據國防部的採購清單,顯見未來騰雲無人機可與MQ-9B進行「高低空搭配」,分別扮演不同角色,根據空軍規劃,MQ-9系列無人機,未來將負責中、高空層,「騰雲」無人機則執行中、低空層任務,不過即使目前「騰雲二型」原型機共有4架,也通過初步測評,但空軍尚未正式下單採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