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會主委葉俊顯: 施政要拉近民衆體感

國發會主委葉俊顯17日與媒體會談。(姚志平攝)

國發會新上任主委葉俊顯17日首次與媒體面談,談及主計總處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4.45%,他認爲統計數據是由嚴謹模型來推算,施政除了掌握數據變化外,樣態呈現結果也需向大衆說明,葉俊顯期許,未來施政要拉近民衆體感,制定政策也須考量不同族羣,客製化的「精準政策」將是未來趨勢。

主計總處8月15日公佈我國最新經濟預測,今年經濟成長率爲4.45%,明年預估值爲2.81%;葉俊顯分享,他回家很高興跟媽媽說,「今年經濟成長率有4.45%的成果」,媽媽反問他「經濟成長率4.45%能換什麼?」,一句話讓他體驗到,經濟數據背後的意涵,必須要用大衆生活體驗來解釋說明才行。

面對大衆對經濟數據無感,葉俊顯上任國發會主委跟同仁談及這個問題,他認爲最簡單的方式是把2350萬人口當分母,用今年經濟成長率乘以去年名目所得、除以人口數、再除以365天,就能得出今年平均每天可增加所得的平均數,並用民衆最常買的銅板美食(如午餐多一片排骨等)來估算、解釋,更簡單來說,GDP或經濟數據統計要能與民衆生活連結,這樣的解釋纔會有體感。

爲提升施政體感,葉俊顯表示,現在醫療、農業都追求「精準醫療」、「精準農業」,政府施政有經濟數據當後盾,同樣也要提出「精準政策」才行;葉俊顯進一步解釋,「精準政策」就是「客製化」、「個人化」,隨AI普及,產品設計、銷售都必須採客製化、個人化,施政也應當如此,如專爲青年、弱勢團體等不同族羣設計「精準政策」;除此之外,政策還必須用大家聽得懂的語言解釋,甚至用影片來呈現,如施政前、後民衆生活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