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會三面向看今年經濟動能 謹慎因應外來流彈
企業在臺投資及其支出,攸關今年臺灣經濟成長表現。圖/本報資料庫
1月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34分,較上月減少4分,景氣燈號轉呈黃紅燈,與去年第四季多數時間情況相近;反之,景氣指標部份,領先指標不含趨勢指數爲102.37,則連續2個月上升,同時指標不含趨勢指數爲104.28,連續21個月上升。
這一下一上,到底要如何判斷接續的景氣方向?國發會27日指出,後續須密切留意國際貿易政策的變化,對國內經濟造成的影響。意即,川普政府的提高關稅課徵,對全球貿易往來現況的影響。
針對國內未來的經濟狀況,國發會提出三個面向說明,其一,我國出口動能來源可期,包括國際主要機構預測今年全球貿易量續增,且全球科技大廠增加資本支出,以及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等終端應用持續發展,出口方面都會獲得挹注。
第二,國發會認爲可關注投資方面。隨半導體廠商積極擴充先進製程及高階封測產能、國際大廠陸續來臺設立研發或資料中心,以及企業朝向淨零與數位雙轉型投資,均有助增添投資動能。惟,美國總統川普1月20日再度上任以來頻頻祭出關稅提高,也要求貿易國推動美國投資,學者認爲,恐會影響廠商在臺的後續投資動能。國發會經濟發展處副處長陳美菊指出,1月出口統計可以看出臺灣對日本轉爲年增7.2%, 對東協成長 21.5%,銷往墨西哥遽增 4.8 倍,這些市場都和關稅新政相關,但是否會因供應鏈移轉效應到廠商的投資落腳,目前不僅看不出來,有可能臺商也直接調整海外佈局,不是直接拔走臺廠或停掉計劃中的在地擴廠資本支出。
第三則是消費方面,國發會指出,隨國內就業市場穩定、企業獲利成長、最低工資及軍公教待遇調整,將有助提高企業員工調薪及獎金髮放意願,加上政府持續優化所得稅制及推出各項減輕人民負擔措施,可望提高國人消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