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道追撞緩撞車「36%有啓用自駕輔助」 運安會將納入風險分析
▲立委魯明哲質疑國道緩撞車不減反增。(圖/記者李姿慧攝)
記者李姿慧/臺北報導
國內電動車今年2月已有11.4萬輛,近10年爆量成長170倍,但電動車事故、電池自燃起火及啓用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發生追撞事件也頻傳,其中國道緩撞車遭撞近一年多暴增168件,啓用自駕輔助系統增加64件。運安會今年將建立動態統計儀表板,明年將納入風險樣態分析等資料。
立委魯明哲表示,2015年國內電動車數量爲664輛,且逐年成長,至今年2月已成長至11萬4898輛,電動汽車近10年已成長170倍。
魯明哲指出,2022年藝人林志穎駕駛特斯拉發生自撞分隔島事件,當時運安會說私人車輛,無法立案調查,今年1月25日楊梅休息站匝道發生自撞起火事件,造成4死4傷,運安會立案調查,但已經慢了,現在關稅大戰,進口汽車可能會降低,未來還可能有國外各式便宜車輛進口,電動車已是趨勢,將會更快速成長。
▲國內電動車數量統計。(圖/魯明哲提供)
由於運安會今年初完成「重大運輸事故之範圍」修正,重大事故範圍納入新興運具電動車、自駕輔助系統車輛等,113年6月6日國1虎尾路段發生電動車自撞護欄後墜落路面起火,釀1死2傷,另114年1月25日國1楊梅休息站匝道也發生一輛電動車自撞起火意外,造成4死4傷,該2起事件運安會也已立案調查中。
魯明哲指出,根據高公局事故調查,相關事故主要是變化車道不當、車輛或機械操作不當,事後呼籲勿過度依賴輔助駕駛系統。
魯明哲也質疑,除電動車意外,緩撞工程車遭追撞事件也不減反增,2011年12月到2023年11月,總件數爲216件,2021年12月到2025年3月爲止累計增加爲384件,期間1年4個月間就增加168件,其中開啓自動駕駛輔助系統2011年12月到2023年11月有73件,佔34%,2021年12月到2025年3月開啓自駕輔助系統事故有137件,增加64件,比例佔36%。
▲國道緩撞車遭追撞事故統計。(圖/魯明哲提供)
立委李昆澤則表示,運安會2019年成立迄今已邁第6年,從飛安會提升爲運安會是爲了提高調查量能,和監督改善落實,相關事故發生調查過程,也累積很多資料,資訊和數據公開是下一步重要關鍵,很多學者和民間呼籲數據要公開,做爲開放式交通安全資料庫,應建置統計儀表板,並納入風險樣態分析、政策建議和追蹤,並開放讓民間查詢。
另李昆澤也提醒,電動私人運具增加,客運業也要全面電動化,但也帶來另一種風險,電動車如果發生事故,起火燃燒溫度和持續時間比傳統油車還久,滅火方式也有限制,運安會電動車調查量能幾乎等於零,令人擔憂,要啓動相關預防機制和研究。
▲立委李昆澤要求建置統計儀表板。(圖/記者李姿慧攝)
運安會主委林信得則表示,電動車事故調查,電池安全是最主要重點,另一個則是駕駛操作,爲了調查電動車事故,運安會也到國外大學針對電池相關燃燒和構造議題進行交流,也參與消防署相關訓練,電池電控,電動車起火曾發生火勢撲滅了,但過一陣子又自燃,因此鋰電池燃燒後如何撲滅等,運安會也已啓動相關研究;另相關動態統計儀表板今年已經開始啓動作業。
運安會也說明,今年將先建立動態統計儀表板,明年再將風險樣態分析、政策建議和追蹤等議題納入網站,今年已啓動先期作業,預計明年將可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