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岱君:開羅會議就確定臺灣歸中華民國 羅斯福也同意
今年爲中華民國抗戰勝利80週年,中國與亞太研究學會(CAPRS)會長郭岱君今表示,蔣介石在開羅會議,要求日本投降後,歸還東北、臺灣等予中華民國,廢除「次殖民地」,並賠償中華民國,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也同意。記者屈彥辰/攝影
今年爲中華民國抗戰勝利80週年,中國與亞太研究學會(CAPRS)會長郭岱君今表示,前總統蔣介石在開羅會議,要求日本投降後,歸還東北、臺灣等予中華民國,廢除「次殖民地」,並賠償中華民國,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也同意。
婦聯會今主辦、鑫華論壇協辦,於婦聯會美齡樓大禮堂舉行「《從烽火中走來:抗戰史與三代人的命運》-思索我們的現在與未來」演講會,邀請郭岱君主講。
郭岱君說,抗戰影響三代人,因此必須瞭解。日本投降太突然,留下很多問題,蔣介石領導抗戰,日本將投降,其日記卻稱「心有憂惶與恥辱,毫無快樂之感」,到了1945年9月9日日本投降,蔣介石日記自述「自心憂辱」。有接收淪陷區、東北等問題。蔣介石8月15日發表「抗戰勝利告全國軍民及全世界人士書」, 表示不念舊惡,只認日本黷武軍閥爲敵,不以日本人民爲敵,期待中日化敵爲友,日本媒體用「以德報怨」形容。開羅會議時,要求日本投降後,歸還東北、臺灣等予中華民國,廢除「次殖民地」,並賠償中華民國,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也同意。
郭岱君表示,戰後,中國派船22次,從日本運回設備等,中國拿到日本24艘軍艦,著名的太康輪、太平輪都是從日本接收的。但接收計劃只執行10分之1,之後發生國共內戰。蔣介石認爲亞洲應建立自己的國際體系,支持泰國、韓國獨立,關注越南、印尼、印度等民族運動,對侵華日本寬容,不念舊惡,希望組成「亞洲民族解放力量」。
郭岱君表示,抗戰期間有很多次秘密和談,國民政府八成高層贊成和談,是蔣介石堅持,蔣介石不反對和談但要有底線,日軍必須退回盧溝橋事變之前的狀態。于右任、居正曾找蔣介石討論和談,蔣介石向其表示,「爾等數十年來政見不合,還則罷了;但對抗日救國,此等大是大非之事,爾等必須有所堅持」。她有抄下來送給前總統馬英九,大是大非必須有所堅持。若抗戰當時領導人非蔣公,而是汪精衛,1937年已投降。
郭岱君說,因國共內戰失敗,蔣介石深思改革,落實民生主義,1950年開始第一屆臺灣省縣市長的選舉,首次臺中市長選舉,蔣公本想幹涉,令楊基先自動退選,後覺處置不當,告知時任省主席吳國楨,楊可正常參選,之後楊高票當選。正因蔣公當年自己反省,並及時改正,所以纔會有那麼多的臺灣人加入國民黨。
郭岱君指出,國民政府到臺灣,才改變臺灣的命運,蔣介石、陳誠等在大陸失敗,纔有真正反省。美國主導日韓的發展,但蔣介石在臺灣拒絕很多美國的要求,包括美國要求國軍領美國軍餉,蔣公拒絕說「軍隊一定要獨立,絕不能拿美國軍餉」。
郭岱君說,臺灣光復80年,國民黨執政時兩岸和平,中國大陸因其本身政治形態等,不可能讓臺灣脫離。臺灣仍有自處之道,就是臺灣跟中國大陸本來都是中國,即「一中原則」,用較模糊的概念,讓兩岸暫時有個定位,等待未來有條件再來談。
郭岱君表示,前總統馬英九執政八年,陸客來臺,國際參與,「以小事大」本就要有小國的智慧,哪有螞蟻碰到大象要咬大象的腳,豈不自取滅亡?臺灣不是沒有出路,而是要能發出聲音掌控自己的出路,要政黨輪替。她也迴應賴清德總統提「終戰」,她表示,明明是抗戰勝利,日本戰敗,「你要當日本人就去日本」。
婦聯會主委雷倩說,不能作爲任何人的棋子,成爲別人的代理人,打別人的戰爭。兩岸本來正往和平的路徑走,現在卻發生倒反,她認爲不出兩個原因,第一是臺灣內部的親日臺獨勢力,欲讓臺灣迴歸「光榮日本」;第二是,國際勢力不也希望把臺灣往戰爭推?現在的G7跟「百年屈辱」時期攻打中國的國家,只是荷蘭、西班牙換成加拿大、日本而已。戰後秩序仍是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的秩序,也是「雅爾達體系」的秩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