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補”帶火手機換新,出售舊手機應如何保護個人信息安全?
揚子晚報網2月22日訊(通訊員 陳紅生 記者 萬凌雲) “以舊換新”,是當前消費領域的高頻熱詞。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政策,不但爲消費者帶來了實惠福利,而且還帶動了消費市場的繁榮。
2月21日,鎮江消協介紹,2025年伊始,實施手機、智能手錶手環等數碼產品購新國家補貼的政策引發了廣大消費者關注。商務部全國家電以舊換新及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數據平臺顯示,截至2月8日,全國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申請人數已突破2000萬;天貓數據顯示,截至2月9日,手機、平板、智能手錶(手環)整體成交額環比大漲,其中手機增長超41%,平板品類超72%,智能手錶(手環)超60%……
隨着手機更新換代頻繁,廢舊手機如何處置,成爲人們關注的話題。鎮江消協調查發現,目前舊手機回收主要有上門回收、線下門店、線上平臺及二手交易平臺、手機品牌廠家以舊換新等方式。
儘管舊手機已不再使用,但許多消費者並不願意送到回收點出售。他們有三點擔憂:一是回收渠道不正規;二是回收價格不透明;三是隱私數據被泄露。尤其是第三點,是消費者關心的焦點問題。
在鎮江市區一家手機回收店,銷售人員表示,他們會根據舊手機的品牌、型號、新舊程度等因素進行綜合評估,然後給出相應的回收價格。在手機回收交易完成後,他們會對手機進行數據清除,包括進行內存的深度清除或採用更徹底的涉密部件破碎方式,確保隱私數據不被恢復和泄露。
不過,鎮江消協還是要提醒消費者,出售舊手機時應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做到“三要”:
一要選擇正規的回收平臺或品牌手機專賣店。消費者儘量選擇實體店進行電子產品回收置換,並優先選擇品牌官方服務,以降低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切莫輕信“高價回收手機”的噱頭。
二要妥善處理敏感信息。舊手機中的個人數據如果不妥善處理,賣出後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造成信息泄露和財產損失。在計劃更換手機前,應減少在舊手機上存儲和使用身份證、通訊錄、視頻、賬號密碼、照片等敏感信息,退出手機登錄的QQ、微信、支付寶等各種軟件賬號,解除在各種軟件綁定的銀行卡信息。
三要徹底刪除所有數據。舊手機進行恢復出廠設置後,仍然可能被通過技術手段人爲恢復。正確做法是將舊手機恢復出廠設置或者格式化的情況下,用反覆填充無關數據的方法徹底清理個人信息。如果個人無法獨立完成數據清除操作,可以尋求專業人士幫助。
此外,鎮江消協還建議手機生產商,應進一步加大研發力度,讓數據清除手段更快捷;手機回收商應採用專業的數據清除技術徹底清除廢舊手機中的個人隱私,保障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和信息安全;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提高個人信息泄露違法成本,並有針對性地加強監管,守護消費者個人信息安全。
校對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