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法庭」能解決軍審弊病? 藍委酸:沈伯洋覺得共諜抓得不夠多
▲中國國民黨立委馬文君。(資料照/記者李毓康攝)
實習記者石嘉豪/臺北報導
針對恢復軍事審判一事,民進黨立委沈伯洋日前表示,軍審過去有許多讓人詬病的問題,包括審檢未分立、獨立性不足等,因此在普通法院設立「國安法庭」是比較能解決問題的方法。對此,國民黨立委馬文君昨(14日)嘲諷,沈伯洋大概是覺得國內共諜抓得不夠多、審得不夠快、判得不夠重,寧可濫訴,不可放過,所以恢復軍審之外,還要多搞一個國安法庭,專審國安案。
馬文君提到,賴清德提出恢復軍事審判制度,讓她愈想愈毛骨悚然,而且在總統記者會後,民進黨新北市議員林秉宥發文評論軍審,同黨立委沈伯洋也留言,竟「加碼」認爲還要設立「國安法庭」。
馬文君指出,沈伯洋說國安事件應該由專業國安法庭負責,但實際上,就是滿腦子要管控第五縱隊,什麼都是認知作戰,開口在地協力者,閉口四合一敵人。
因此,馬文君開酸,沈伯洋大概是覺得國內共諜抓得不夠多、審得不夠快、判得不夠重,寧可濫訴,不可放過,所以恢復軍審之外,還要多搞一個國安法庭,專審國安案。
然而更讓馬文君在意的是,這樣的主張,令她想起德國納粹在1934年成立的「人民法院」,當年,希特勒因爲對國會縱火案的判決結果不滿,直接在憲法框架外,設立了可直接操控的司法機關,人民法院不審一般案件,專審廣義的「政治犯罪」,且法庭成員多爲納粹的橡皮圖章,聽從指示,有時還由納粹黨員直接開庭。
馬文君表示,納粹德國的判決往往不符合司法程序,直接定罪,所以法庭的死刑率極高,有名的判例就是1943年白玫瑰反抗運動的多名成員被直接判死,審理程序甚至僅有短短一小時。
馬文君直指,人民法院就是納粹控制社會、攻擊政敵、掃除異己的利器,聽到沈伯洋提國安法庭,不由得懷疑,當年是納粹黨員,未來坐在國安法庭的,會不會是青鳥、黑熊?到頭來,恢復軍審,恐怕不是賴總統設想的解答,而是這條擴權獨裁之路的起點而已。